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数字化与文旅融合的四大现实困境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4-29  点击:144
小城镇实现数字化与文旅融合,能极大提升旅游者的消费体验,能极大拓宽文旅经济的发展空间,也是小城镇文旅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小城镇数字化与文旅产业融合,还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

数字化与文旅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小城镇文旅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催生小城镇文旅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化是推动小城镇文旅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但目前我国小城镇还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生态基础差;政策法规针对性弱,监管机制不健全;复合型人才匮乏,培育机制不匹配;数字技术成本大,运营管理难题多等现实困难。


小城镇实现数字化与文旅融合,能极大提升旅游者的消费体验,能极大拓宽文旅经济的发展空间,也是小城镇文旅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小城镇数字化与文旅产业融合,还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概括而言,如图1所示。

小城镇数字文旅发展的趋势与瓶颈

图1 小城镇数字文旅发展的趋势与瓶颈



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生态基础差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国多数小城镇数字化基础设施滞后,地区间数字鸿沟显著,部分小城镇互联网接入速度缓慢。薄弱的基础设施阻碍了数字化进程,限制了文旅产品的数字化推广、传播和销售。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目前,我国许多小城镇电子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落后,网速慢,高速互联网覆盖率低。政府部门虽已加大新型通信基础设施投入,但受限于资金和技术支持,部分地区仍存在信号差、常卡顿、常延迟、网络覆盖率低等问题。影响了数字技术与文旅业的融合发展,延缓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速度。同时,网络建设的不健全,也影响和限制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信息资源整合和跨部门信息共享。二是缺乏智能化工具。智能化工具是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我国小城镇大多缺乏智能化设施、缺乏数字化工具、缺乏数字化制作设备、缺乏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缺乏5G 技术等硬件设施,从而限制了小城镇数字技术与文旅业的融合发展与广泛应用。三是缺乏数字化生态基础。在小城镇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传统取向。由于经济水平限制和年轻人口外流,留守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其数字化设备使用能力相对有限。这种传统生活形态的延续,加上居民对数字产品消费能力不足,制约了文化企业在小城镇市场的数字化产品创新与开发动力。


二、政策法规针对性差,监管机制不健全

政策法规,是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是小城镇数字技术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强调数字化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性,但针对小城镇缺乏统一的政策框架和明确的政策指引,缺少相关的数字技术应用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法规。一是对数字化文旅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因为一项数字化文旅项目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决策部门与相关机构长期有效的工程建设协调与支持。但由于大多小城镇经济相对落后,财政资金普遍匮乏,数字设施建设经费不足,经费分配不均衡,又缺乏明晰的财政经费衔接制度,使小城镇在数字技术建设上投入少,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不够,财政资金衔接和利用不灵活,导致无法大力推进小城镇数字化与文旅业的快速融合发展。二是数字化文旅发展规划和措施不落地。我国小城镇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小城镇的数字化与文旅融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划,通常各景区、各酒店、各旅行社等文旅企业,大多只简单引入一定的数字技术,致使数字化信息分散、信息质量低下,无法真正挖掘和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潜力。而政府的政策指导性和针对性又不强,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政策设计不周,存在着政策衔接不顺畅、政策调控不精准等问题。从而使政策无法有效传播,无法在地方层面上推行和执行,政策落地和实施效果不佳。三是数字化文旅市场监管不到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产生了深远变革,而现有监管框架难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当前文旅市场频繁出现用户隐私数据外泄、基于算法的价格歧视等问题,存在着数据安全隐患。同时监管、监测和反馈机制的缺乏,客观上也加大了小城镇数字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的阻力。

数字化与文旅融合的四大现实困境

三、复合型人才匮乏,培育机制不匹配

数字经济时代,文旅产业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对人才要求更高。但小城镇不仅现在短缺复合型人才,未来人才培育机制也存在问题:一是小城镇留不住有数字技术和文旅能力的年轻人。目前我国小城镇中大部分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留守在小集镇的大多数是数字技术能力低的老年人及儿童。偶尔有回小城镇工作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又因为经济利益、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在小城镇工作一段时间后又选择离开小城镇。二是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每一个小城镇都有其资源独特性和开发特殊性,从而无法实现“一对一”人才培养技术模型直接复制。而要求能在线上线下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等各有独特性针对性的背景下,培养出既有共通能力、又有独特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许多高校对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把脉不及时不准确,在人才培养机制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仍然过于传统和单一,与市场需求脱节。师资也亟待与时俱进。三是培养模式单一,培养周期长。文旅产业数字化融合需要兼具数字技术能力与市场洞察、文化素养、旅游策划、数字运营、产品开发设计及战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人才支撑。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技术能力培养与文旅行业技能培养各唱各的调,缺乏紧密联系和合作,学生也缺乏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单纯依靠高校培养数字化与兼有文旅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周期长,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能力不足。


四、数字技术运营成本大,运营管理难题多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更新换代,不仅要求数字化设备不断更新,也要求人员不断接受培训。但在实践中,小城镇的餐饮、酒店、旅游景点等,产品和服务单一,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时还因存在着不当竞争,系统间数据不互通,既使有一些互通信息,也由于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互通性不强,也不能对零散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信息共享。由于无法将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文旅运营管理中,使投入的数字设备,只单纯增加管理成本,不能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从而降低了小城镇文旅的整体效益,影响了数字化与文旅业融合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发展。(作者:俞慧婷、赵凯、徐芳兰)




上一篇:数字化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及路径
下一篇: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问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