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经营管理的战略与路径:大辛店镇基层工作的探索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4-21  点击:177
近年来,各地都在努力活跃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壮大经济。有些地方的村庄经济确实有不少的起色,但也有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却举步维艰甚至陷入泥潭之中,所以在基层工作中,需要思考如何发挥自身的经营管理职能,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相结合,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各项收益健康高效提升。

近年来,各地都在努力活跃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壮大经济。有些地方的村庄经济确实有不少的起色,但也有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却举步维艰甚至陷入泥潭之中,所以在基层工作中,需要思考如何发挥自身的经营管理职能,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相结合,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各项收益健康高效提升。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村庄规划质量和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山东各地方考察调研时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新篇章。”鼓励不断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上勇争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样板房”,为乡村基层治理增添新的模板,赋予乡村新的动能。基层工作要像抓乡村基层建设一样抓村务、村事经营,管理上要做到“一体筹划、一体推进、一体部署”,深刻领悟“经营管理”的奥秘所在。需要构建一个以村党委为核心、村委会和监督委员会为班子、村团组织为桥梁、各类经济组织为完善补充,全新“一核一桥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村党组织+ 村民代表(村民小组)+ 党支部(党小组)+ 优秀能人领头户”,这种新型的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一个“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党群互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乡村振兴的经营管理之道,是要全面贯彻提出的“五个振兴”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大的项目来经营,进行系统的策划、规划及研究。在基层党建引领下,乡村在建设中让农产品产业化、市场规模化、通道绿色化、效益透明化。同时乡村振兴中基层党建要兼顾让农村美景化同艺术化融合,村民即股民同职业化重合,农业标准化同市场化结合。


大辛店镇因地制宜开展村庄建设整体规划,按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化部署、网格化管理、精准化落实、人性化服务”工作要求,全新构建覆盖人、屋、组织的网格化调度体系,全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格局。此外,紧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守底线、强动力、促振兴”这条主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特优发展,鼓励和扶持本地村民发展自己的家园,再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庭院经济,多渠道来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经营管理的战略与路径:大辛店镇基层工作的探索

二、保持基层组织活力,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实现载体,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受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社会资源等影响,村集体收入来源局限,因此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1)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的作用。选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自己的特色品牌,要打造一批以“土字号”“乡字号”为理念的特色产品品牌,带头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实现将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2)推动农业创新特色产业积极融入大市场。通过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和学习,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推进农特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向高质量、高标准方向发展。


3)“两委”班子要解放思想,要有担当敢作为,敢于并善于创新,发展“优强村带头、中小型村落抱团”新模式。一些村庄受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等多重方面制约,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这时需要发挥村集体优势,在尊重农民意愿、不改变行政村和自治主体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突破村与村地域上的限制,实现优村、强村带微弱村发展,中小型、弱村之间抱团谋发展、谋收益的发展新模式。


4)构建各村落间求益存异的差异化战略竞争模式。农村集体在自身经济能力不具有优势的前提下,要强调可允许求同存异的发展战略,同时鼓励成立具有自己特点的、独树一帜的公司,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如借用自身独有的自然、人文、红色资源,发展农创文旅、休闲养生基地、红色产业、特色手工业等新兴产业。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增加了社员们家庭收入、促进周边农户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户从中获得的不菲收入。大辛店镇的木兰沟村过去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型村庄,四周环山、土壤不肥沃,农业生产不占优势。薄弱的集体经济和有限的人均收入,使该村整体的经济迟迟得不到好的发展。领导班子努力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先后到多个发展优秀的村庄学习、考察,成功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和生产方式。木兰沟村经济合作社大刀阔斧整合荒山荒坡,村民即股民,大家有钱出钱有地出地,发展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多种类新型农业。木兰沟村发挥创新思维,先后与文旅局合作开发,将村内老旧破损房屋翻新重建为特色民宿;与周边的酒庄酒堡洽谈,大面积租出土地并积极改良酒庄所需葡萄品种;创新土地经营与收入增减挂钩,将土地集中统一经营、以资源换资本,让农民既有合作社成员的决策权又享用分红权,双层增加稳定收入,木兰沟村像经营家庭一样去经营村庄,将“打工经济”转为“创业经济”。


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探索融合发展求共赢

农村产业兴旺,互动融合是关键。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升级,加快农村资源的流通速度,使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三产融合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要促进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与农业服务业为主流的顺向融合,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支撑平台,反向带动农业生产的逆向融合,从而达到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服务业的双向融合发展[2]。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根本目的是要让农民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家庭收入增加、钱袋子鼓起来。对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收益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融合,坚持以农民利益为先,着力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参与度。产业融合能将城乡的技术要素、资本要素、人力要素流动起来,形成最优的要素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与此同时,要着力完善收益分配和风险防范的机制衔接,既要确保各经营主体在经营中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又要保障群众充分享受产业融合带来的利好,提高农民的认可度,调动其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村民广泛参与农业产业融合,是一个村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大辛店镇借助各大酒庄的旅游发展,将葡萄采摘和庄园旅游、民宿整合,创办自己的特色产业,建立自己的“丘山谷片区”。“丘山谷片区”建设初期,依托得天独厚的酿酒葡萄种植优势和丘山山谷国际高档葡萄酒庄群的开发建设,突出重点、挖掘特点。在整体提升的同时,依托丘山山谷周边的村庄山、河、湖环绕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葡萄种植业,第一产业欣欣向荣。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将拉菲、弘辰百诺、逃牛岭、龙岱等多个酒庄进行有效融合,积极开发“葡萄酿酒+ 美酒销售+ 休闲度假游”的特色产品,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来自周边地区及省外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就实践意义而言,既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机制,找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农民群众增收创收的结合点,又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村情的保底分红、股民股份合作的形式,共创共赢的共同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四、做好乡村人才与文化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之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并多次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传承文化建设,培育挖掘本土的文化能人,弘扬社会正气。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振兴的着力点在于乡村文化的产业化,通过阐释乡村文化与产业化融合的理论,梳理和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存在的主要障碍及重要发展契机,指明了推动中国乡村文化中文化产业振兴的主要模式及实现路径。注重运用体验式、互动式等传播方式,将优秀文化融入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热情,同时使其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政策,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对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有更多认同,推动各类乡村文化实践活动持续开展。


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在建设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例如,大辛店镇通过健全资格准入制度和政策激励制度等,鼓励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工作者、艺术教师等担任文化辅导员,还鼓励优秀人才到乡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大辛店镇还通过辖区内上级政府单位支持的“归雁计划”、乡村基层组织“特约”聘请授课等形式留住乡村文化人才,提高文化强人的活跃度,使他们在传承和丰富发展民间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广泛传播民间老艺人老手艺,将民间花饽饽和端午粽子大赛等商业化并延续至今。同时,村内单独建设了农家书屋、读书角、大舞台等,通过阅读和分享等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乡村自己的故事、传递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欣赏、鉴赏水平,通过文化共赏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此外,通过健全乡村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网络等,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供给水平。大辛店镇田家村的田家四姐妹利用其知识储备和网络技术帮助家乡的果农销售农产品。通过创建电商平台“田+ 网”,打造品牌“田家果园”,还开设课程传授大家如何运用网络和电商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田家四姐妹成功地帮助果农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


五、结束语

基层经营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长效发展的基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动,基层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推动现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融合创新,但在实际的基层管理中,需要始终坚持党建工作的引领地位,开发多样化、差异化的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大力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借助乡村自身特色与优势为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作者:栾秀丽)



上一篇:绍兴市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研究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