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文旅产业是“低空经济+文旅”场景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融合低空飞行与文旅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旅游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低空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低空文旅产业正处于成长初期,存在政策限制与空域管理难、基础设施不足与资源配置难、运营成本高与盈利能力较弱、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与风险管理难等现实困境。具体如下: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以下从政策限制、基础设施不足、运营成本高、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四个方面,探讨低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政策限制与空域管理难
目前,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低空空域的开放程度仍然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空文旅行业的发展。低空空域管理仍然延续传统通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导致空域开放范围有限,低空旅游项目的审批流程繁琐,市场化服务主体匮乏,运营成本高,这不利于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探索开展空中游览项目,但总体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多数项目未能常态化运营。同时,低空旅游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和监管机制,导致低空旅游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如飞行安全、责任划分等问题,给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二、基础设施不足与资源配置难
低空文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低空飞行器的起降设施、充电站、维修保养中心等。然而,目前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远远滞后于低空文旅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通用机场、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用机场是低空旅游项目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但目前我国通用机场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导致低空旅游项目在选址和运营上受到较大限制。据《202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449个。而美国通用机场数量超过2万个,且国内通用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通用机场匮乏。另一方面,空域资源分布不均、配置难的现象较为突出,资源分布与需求存在不平衡性。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低空空域资源需求强烈;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低空空域需求较少,低空旅游项目缺乏足够的运营空间。
三、运营成本高与盈利能力较弱
当下,低空文旅项目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究其原因:一是航空器购置成本高昂,常用的航空器如直升机、小型飞机等,多为进口设备,其购置和维修成本较高;二是飞行成本较高,包括燃油费、维修费、保险费等;三是人力成本较高,专业的飞行员、机械师、地勤人员等人员的培训成本、薪酬以及福利待遇都相对较高;四是机场的租赁、维护以及空管保障等费用较高。低空文旅产业主要以空中游览、增值服务、广告收入等模式进行增收,由于低空文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游客在选择低空文旅项目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吸引力,导致项目盈利能力较弱。
四、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与风险管理难
低空旅游项目涉及飞行安全和游客的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然而,在现实中,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难度大成为制约低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因素。一方面,飞行器的性能稳定性和飞行员的飞行技能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一些低空旅游项目使用的飞行器性能稳定性较差,飞行员的飞行技能也参差不齐,给飞行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另一方面,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低空旅游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天气变化、机械故障、人为失误等,一些低空旅游项目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在风险发生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的运营风险和安全隐患。(作者:吴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