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概况
1. 产业发展方向逐步明朗
近年来,河南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河南省的发展势头强劲,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发现,河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 支撑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全省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梳理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利用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重点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界定和分类标准,二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河南省经济的贡献度和影响力。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据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00亿元,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省得到了快速发展。2014 年,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左右,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河南省经济的引领作用明显提升,不仅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产业集聚园区初具规模
集聚化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河南省在“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园区,形成区域压倒性优势,为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布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包括产业集聚度、产业链完整性、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更好地对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河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各地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园区,这些园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以郑州、洛阳、许昌等7个地市为例,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达到九成以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通过集聚化发展,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4. 科技基础保障日益强化
近年来,河南省在科技人才、研发机构及研发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呈显著增长态势,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因为科技人才、研发机构及研发经费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的基地,研发经费是保障科技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河南省深刻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河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来说,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省通过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培养平台,提升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足现状
1. 产业规模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这类产业通常具备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等特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河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东、江苏、北京等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集中散等问题,甚至在中部六省中也不具备明显优势。具体来说,广东、江苏、北京等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而河南省在部分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整,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度普遍较低,尚未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省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滞后的问题。
2. 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薄弱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意味着河南省在产业链中处于被动地位,更可能导致产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显得脆弱不堪。然而,河南省在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往往只注重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而忽视了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等高端环节,这种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却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现有发展模式的限制,河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缺口,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只能依赖外部技术引进或模仿,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河南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同时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转化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导致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
3. 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产品市场培育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技术往往较先进,产品的价格往往较高,使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河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在市场上的份额相对较小,难以与国内外的大型企业竞争。虽然河南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同时河南省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本文对河南省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进行探讨,从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培养创新性人才为路径入手,从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作者: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