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EOD项目的短板
(一)成本收益平衡难,金融机构携“款”观望
以H县EOD试点项目为例,一方面,项目体量较大,总计划投资10.4亿元,预计金融机构融资3.5亿元,占总投资34.6%,融资规模较大。但由于EOD项目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实现周期较长,导致产业“反哺”生态的收益形式没有具体时间表,收益难以确定。另一方面,项目涉及盐碱地修复、矿山治理、光伏发电以及冷链物流等产业,行业跨度较大,H县富民公司作为单一主体一体化推进实施,存在多领域复合能力不足的风险,加大收益不确定性,导致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二)抵质押物缺乏、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介入难
从实地调研H县EOD项目来看,金融机构资金投入较为有限,仅占项目融资额的10.2%。主要原因:一方面,子项目在建设初期固定资产较少,难以符合银行抵质押物的硬性条件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性,EOD模式涉及新技术和新路径,稳定性尚未得到有效验证,金融机构考虑投资风险或增加。加之金融机构缺乏对该模式运作的专业性了解,金融服务机制和信心较为缺乏,导致金融机构介入项目仍存在门槛。
(三)以ABO投融资模式支撑EOD项目,隐性风险需警惕
H县EOD项目由该县政府授权县属国有企业富民产业投资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进行一体化实施,由该企业整合资源,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等。值得注意的是,H县富民产业公司属ABO融资模式,即“政府授权+公益类国企+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融资架构,该融资模式能保证项目公益类部分的实施,同时支持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及金融机构灵活介入。以ABO投融资模式支撑EOD项目,ABO投融资模式自身的风险问题成为EOD项目投融资风险是否可控的关键点。若平台公司未能实现收益覆盖成本或难以补贴投资者的情况,则隐性风险会增加,必须予以警惕。
(四)收益跨度大、种类多,合规性风险较为突出
一是H县EOD项目除矿山恢复治理为公益性质不产生收益外,共有土壤改良剂销售收入、绿电销售收入、蓝莓基地营业收入等六大收益途径,收益跨度较大,其合法性和合规性值得关注。二是H县EOD项目有1000亩碳汇林预计将产生500吨林业碳汇,但鉴于碳汇收益的不确定性,其收入能否算作将来的有效总收入需要观察。三是在通过盐碱地改良实现土地增值的二级开发收益模式中,土地一二级联动存在制度风险,土地增值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收益合规性值得商榷。

推动Z市全域实施EOD模式的金融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应在认真总结Z市EOD项目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一屏四城五区”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尝试在全域范围内推动EOD模式,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金融支持EOD模式实现持续深化发展,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政策性金融优先发力
由于EOD项目体量大,需要实力较为雄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辖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当地EOD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于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可以采用“专项债+政策性贷款债贷组合”以及“政策性基础设施基金+政策性贷款投贷联动”等模式。二是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收益权、林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新模式,满足项目绿色融资和产业经营融资需求。
(二)探索EOD模式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机制,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在GEP向GDP转化的相关探索中形成EOD项目效益分类测算的有效路径,进而为项目回报机制的设计、项目收入的来源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支持。二是在各方合力推动环境类权益交易市场的发展下,尽快形成成熟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为EOD模式提供清晰的测算依据。三是完善“EOD+ABO”的融资回报模式。将ABO模式作为EOD理念推广实施的有效载体,形成风险分担机制,综合考虑政府、平台公司、社会资本方的风险识别及管理能力,按照对等原则设置“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保障体系,将风险损失降至较为合理的区间,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三)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保障融资可落地
鉴于多数生态治理项目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在项目前期通常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加强在财政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倾斜。金融服务一方面应着重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机制构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另一方面,EOD项目的“可融性”也是收益闭环顺利落地的基础保障,金融机构可主动对接参与针对EOD模式项目开发的资产评估及“可融性”测试,对资金来源及融资结构加以检验优化,打通资金进入通道,降低项目中断风险。
(四)做好延伸金融服务,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一是深化政银企交流合作。通过工作座谈、实地调研以及政策宣讲等途径,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常态化议事协商机制,深化融资共识。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围绕试点项目入库、落地以及建设期做好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应与生态环境局以及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建立金融支持储备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对接,提早介入。三是拓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支持试点项目入库,提升金融支持试点项目融资的有效性。要根据项目的开发经营、收益周期制定“融资+融智”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依据EOD项目特点提供智慧化服务,有效打通EOD项目融资赌点。(作者:李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