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7-24  点击:2665
本文论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油气企业终端业务的影响,并对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进行了 SWOT 分析。最后,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补能设施快速发展趋势,建议油气企业加快部署新能源业务,积极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加强研究、重塑终端服务业态和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

本文论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油气企业终端业务的影响,并对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进行了 SWOT 分析。最后,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补能设施快速发展趋势,建议油气企业加快部署新能源业务,积极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加强研究、重塑终端服务业态和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


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SWOT 分析


一、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优势

一是网络优势。大型油气企业的加油站点遍布全国,加油站空间布局有利于发展光伏发电业务或是在土地充裕的站点拓展新能源业务,一方面可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站点建设困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光伏发电综合能源服务站,有效分摊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此外,大型油气企业加油站点具备的网络质量高、品牌形象好等优势,也有利于适应市场发展趋势转型能源综合服务站,增加客户黏性。


二是管理优势。大型油气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具有一定的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相关技术与经验,可服务于加氢站建设经营管理。


三是资金优势。加氢站、换电站建设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社会资本进入普遍比较谨慎。大型油气公司资金实力强,能够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四是资源优势。大型油气企业所属炼厂具备天然气制氢、烃类转化制氢、干气制氢等多种工艺能力,并具备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制氢的潜力较大,同时上游油气田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展潜力均较大,便于发展绿电制氢,保障氢资源供应。


二、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劣势

一是市场劣势。当前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并逐渐向北部地区渗透,由于区域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基础不同、发展速度不一,导致北方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业务存在市场劣势,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二是体制劣势。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大型油气企业体制机制不灵活,民营企业具有投资决策流程短的特征,更能快速有效把握市场和政策机遇。三是经验劣势。新能源相关业务安全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经验不足。


三、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机遇

一是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支持政策。国家政策鼓励光伏应用和充换电站、加氢站的建设。国内充换电、加氢市场为增量市场,发展潜力大,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充换电和加氢业务发展,进入壁垒低。


二是补贴奖励。各地政府鼓励充换电站和加氢站建设,尤其对加氢站建设及加氢站运营给予补贴,且越早建设补贴越高。部分地方政府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光伏发电也出台了支持奖励和补贴政策。


四、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挑战

一是盈利困难。目前充换电设施运营商普遍处于亏损或盈亏持平状态。尤其加氢站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关键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考虑目前的市场需求容量和经营成本,加氢站经营是否有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补贴。


二是投资风险。标准、技术、市场、规模等都有较大不确定性,新能源业务投资存在一定风险。三是审批复杂。新能源业务多属于新兴产业,各地建设审批流程复杂且政策不一致,规划、立项、审批、监管等方面均有待理顺,整体建设周期长。


四是不确定性。充换电设施建设能否顺利增容或以合理成本实现增容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油站发展光伏业务进行证照经营范围变更及备案经营审批存在不确定性,电网政策是否允许加油站光伏发电入网存在不确定性,电网容纳能力可能无法消纳加油站光伏发电量。

油气企业发展终端新能源业务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油气企业发展建议


一、加快部署新能源业务,积极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

2025 年、2030 年和 2060 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将分别达到 20% 左右、25% 左右和 80% 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用能源结构持续发生显著变化,电动力和氢能源加速替代常规汽柴油。因此,油气等化石能源企业转型势在必行且时间紧迫,否则将会丧失重要的车用能源市场,业务萎缩甚至被淘汰。国内油气资源多处于沙漠、戈壁和海上等风、光资源丰富的区域,国内大型油气企业可抓住发展机遇,利用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布局风、光等新能源业务,从源头上提供绿电、绿氢资源。近期,可先依托炼厂富余制氢能力和天然气气电资源,打造培育电氢产业链,中远期利用绿色电氢资源进一步壮大产业链,积极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并加快转型步伐。


二、重塑终端服务业态和服务体系,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

在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燃油汽车、车辆动力多元并存期间,补能终端服务也将多业态并存,而且新能源车客户和燃油车客户在补能终端的消费行为存在差异。为了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建设,新旧补能设施正向集成方向发展,在传统加油(气)站补能设施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充电、换电和加氢业务,各类补能设施的供给比例、组合形式、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动态调整,总体朝着“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站甚至“车、站、能”协同运营方向发展。为了实现新旧业务融合发展、有序接替,必须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客户的消费规律与传统油气汽车客户的消费差异,以此为依据重塑补能终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


三、丰富综合能源服务站服务内涵,力促规划标准先行、加强应用场景培育

综合能源服务站集成加油、加气、充电、换电、加氢等能源补给服务与非油服务于一体,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细节、提高服务质量、升级服务内容,其核心目的是让客户出行更高效、生活更便捷、消费更实惠。综合能源服务站要实现新旧业务的融合发展和服务业态的多元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如下:一是制定规划方案。由大型能源企业牵头,制定综合能源服务站整体规划方案,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有序实施。二是形成标准规范。研究制定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加快运营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三是培育应用场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城重点培育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应用场景,积累建设和运营经验。(作者:于东阳)



上一篇: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新能汽车产业现状、发展预测)
下一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发展趋势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