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7-19  点击:3252
通化市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主动地把握住我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契机,加强产业链间的合作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通化市政府通过紧跟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在创新发展理念下,引导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促进生物技术知识向产品成果的转化,加快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此外通化市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主动地把握住我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契机,加强产业链间的合作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一、政府支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①通化市生物医药企业在政府的引领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1.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补贴为企业提供直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预期风险。因此,政府补贴是引导企业投资,增加资金投入总量的重要途径。

第一,直接增加财政投入。

第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第三,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1.2 优化政府资金配置

通化市政府合理分配对生物医药的研发资金支持,通过更多流向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青年学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基础研究领域等方式,优化政府资金配置,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果。

第一,突破专家头衔限制,引导政府资金向青年学者倾斜。

第二,突破企业性质、规模限制,引导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第三,重点投资基础研究领域。


1.3 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生物医药产业

资本的主要使命即增值自己,马克思指出“通过自己的增值来表明自己是资本”。①而为实现资本增值,资本必须不断迅速地投入市场,并从市场上取走商品,资本才能保持迅速的周转,因此社会资本流入生产领域应当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总储蓄率仍然较高。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②民间投资主要是指来源于由民营经济涵盖范围内的各类主体的投资,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保证民间投资融资渠道的畅通。

第二,精简政府审批程序。

第三,扩大民间投资规模。


二、培育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对集群环境具有依赖性,只有当集群内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形成协同竞合关系时,才能在集群内部产生创新和知识溢出效应,在空间地理上引发人才和资源集群。生物医药研发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的创新活动,无论是从创新质量还是创新速度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整体的多主体开放式网络创新,相较于单个企业的创新,更有利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2.1 促进产业链分工协作

第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究专业化分工。

第二,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中介服务的作用,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各环节无缝对接。


2.2 共享公共研发基础设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①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所需的器械和设备是保障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通化市政府通过建立技术设备共享平台,积极推进生物医药设备设施的自主研发。

第一,实行生物医药研发基础设备共享,降低新药研发成本。

第二,紧跟新药研发步伐,提升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


2.3 强化多主体合作创新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主体通过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交流中产生知识外溢,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是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必要途径。

第一,建立多协同合作创新网络。

第二,加快企业自主研发速度。


三、 提高主创新能力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①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 明确生物制药的主攻方向

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通过依托创新体系,整合产业内部所有的相关资源,研究开发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技术,并建设其相关的项目。


3.2 推动企业与发达地区科研机构的合作

通化市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深化与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不同经济组织的优势相互促进,实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高效地实现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3.3 加强企业与本地高校的合作

注重充分发挥通化市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作用,以及通化市高等院校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协调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功效与利益,加强企业和本地高校之间的合作互动,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其共性技术的创新。


四、推进专业人才建设

人才是社会创新的基础,通化市政府通过营造有益于交流的氛围和环境,培养生物医药专业型人才,吸引国内外的博士和博士后等大量人才聚集,提高对基层研究人员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实现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4.1 增强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①可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通化市生物制药领域缺少专业人才,人才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建议人才培养向生物制药专业和生物统计专业方向倾斜。


4.2 激励企业基层研发人员

通化市生物医药企业不能只着眼于高端人才的建设,而忽略基层人员的创新能力,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同时面对不同领域的需求进行阶段式的人才队伍招标。


4.3 高薪引进研发人才

相对于引入国外知名专家教授的高成本和高门槛,博士和博士后不仅在数量和引进成本上占有优势,同时又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水平,在学科前沿领域颇有建树。(作者:张楠御)


上一篇:云南生物医药上市企业融资效率分析及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通化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