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从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福建实际,分析新能源电池企业外贸特征、汇率风险及产业结构进行了探析,本章节将在其基础上从外汇管理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一、深化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全球化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覆盖面,进一步简化业务资料和办理流程,助力企业提升资金结算效率,提高资金运营能力。二是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积极支持新能源企业站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整合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走出去”的便利性。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使用境外资金先行垫付,后期资金再汇出,或者以境外放款的形式将资金汇出,后期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境外投资,便利企业做通做大“外循环”,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平衡格局。三是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推广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简化业务流程,促进跨国公司发展总部经济、优化外汇资源配置、提升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金融创新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一是推动外汇市场金融创新,为企业抵御汇率波动风险提供便利手段。积极推动我国境内外汇市场推出差别化的、分层次的外汇避险产品和服务,并引导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特定需求的外汇期权组合产品。同时,全面优化银行汇率避险服务,建立汇率避险业务“敢办、愿办、能办、会办”长效机制,实现企业避险成本下降,提升外汇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金融部门应结合新能源电池企业的业务发展规划及具体资金需求,配套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支持新能源电池企业及产业链的并购,对企业境外项目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成套设备等“走出去”资本性货物及服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技术转型升级、重要资源关键技术和设备进口项目等领域予以信贷业务支持,提供“一揽子”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协助企业实现资金安全有效配置和运营。三是结合贸易金融产品中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以重点新能源电池企业为切入点,从单一客户融资转向产业链融资,为全产业链提供多样化服务,支持产业均衡发展。
三、建立沟通监测渠道,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畅通“政银企”沟通反馈渠道。建立发改、商务、科技等新能源电池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外汇局及企业的沟通联系机制,定期交换产业信息、金融信息、企业经营情况等各方面最新情况,使相关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二是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联动监测,做到异常情况早预警。加强新能源电池企业与境外子公司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联动”监测,及时掌握新能源电池企业跨境业务开展情况、关联公司间的外汇资金流动情况,以及产业链上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力求达到异常情况早预警早处置,以及外汇政策更好服务企业的目的。(作者:陈镜冰、林悠、陈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