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结分析出目前无锡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顶层规划缺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技术支撑缺乏、产品特色不明显,专业人才稀缺、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一、顶层规划缺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发展规划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3]。无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无锡市政府的政策引导,但政府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存在乏力现象,导致无锡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无锡市休闲农业发展大多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发展,所以呈现出以太湖风景区、阳山水蜜桃园、惠山风景区等为重点的休闲农业发展态势,无锡市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较为滞后。这些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由于缺乏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导致大部分休闲农业是当地企业家、村部或农民自主开发,存在定位不够精准、产品雷同严重、效仿他人经营等行业乱象。无锡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充分性,其中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节假日为高峰期,其他时间人数少,发展低迷。无锡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在结构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协调性。很多休闲农业经营主要是以观光、娱乐、采摘、体验为主,而其休闲、度假、养生、文化、教育等功能较弱。大部分休闲农业产业只是名字和地理位置等不同,其他都基本相似,互相复制、互相抄袭,发展乏力,缺乏创新。无锡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在质量上呈现出明显的不优良性,以低端、低价、低效为常态,而高端、高价、高效为少数。产业发展未能融合当地的自然地貌、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导致农村三级产业融合发展乏力。
缺乏顶层设计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滞后了行业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还阻碍了行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导致行业迭代升级缓慢,跟不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脚步,高质量发展之路艰难。

二、技术支撑缺乏,产品特色不明显
首先,无锡市休闲农业大多是以农家乐、特色小镇、休闲农业园、采摘园、休闲旅游街区等表现形式呈现,其中以农家乐项目占比最高,这些休闲农业项目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都很类似,没有自己的特色,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现今市场上游客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吸引力,严重限制了无锡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其次,还没有建立起整个无锡市的休闲农业信息门户网站,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休闲农业园区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游客对于每个休闲农业园区并不了解,尤其是休闲农业旅游面向的消费人群是久居城市想利用周末去农村、周边地区放松身心的人,这部分人通常会选择自驾前往,除了口口相传、朋友圈以外没有其他的推荐方式,导致游客数量少,重游率低,阻碍了休闲农业发展。
最后,无锡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滥用。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当地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影响。休闲农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本土特色出发,融入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内涵。
三、专业人才稀缺,队伍建设不完善
每个产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撑。目前无锡市休闲农业从业者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学历较低,缺乏相关管理知识和服务意识,对于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也不了解、要求很低,导致每个人提供的价值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无锡市休闲农业人才队伍还缺乏懂专业规划设计、项目开发、会营销推广的专业人才,无锡市休闲农业产业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引进和留用等方面困难重重。有很多懂专业知识和背景的大学生听到工作地点在农村就选择了放弃,也有部分人在加入队伍后对于薪资待遇等方面不满意选择了离职,这些普遍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严重制约了无锡市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尽管近年来无锡市农业农村局和旅游局多次举办休闲农业管理者培训班,针对目前休闲农业的经营热点和经营趋势做出解读,对经营者进行培训,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太好。想要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转变经营者的思想和思维,更重要的是实现经营主体的转型发展,这需要休闲农业从业者们贯彻落实。总之,这些客观或主观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无锡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抑制了人才队伍建设。(作者:刘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