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联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使联盟优势扩大与凸显。海南具有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条件,但竞争力低下难破客源开发的瓶颈,导致海南邮轮产业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邮轮产业相关合作联盟开展案例分析,从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各方力量、加强合作关系、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对海南邮轮产业区域合作联盟提出发展构想和对策,以推动海南邮轮产业快速发展。
一、邮轮产业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的意义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著名企业家Jane和Roger,是指相同利益诉求但实力差距较小的企业,在相同的目标驱动下,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或契约的形式进行密切合作而成立的组织。这一概念在出现后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众多学者趋向将战略联盟定义为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型合作关系,如Causley认为,战略联盟是企业间为了追求良性的竞合发展,进而组成的合作性组织。
邮轮旅游航线依托于港口之间的链接而形成,各个港口为吸引邮轮停靠创造效益需与其他港口竞争[3],使得邮轮港口城市之间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然而邮轮产业具有空间集聚性特征,相比较竞争,更强调产业主体间合作交流。因此,各城市只有通过相互合作,以合作的理念代替零和博弈,将邮轮航线尽可能多地串联港口城市,共同开发区域一体化的邮轮旅游目的地,才能更好地吸引邮轮停靠,发展邮轮经济。通过分析可知,邮轮产业区域合作联盟是邮轮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物,成立合作联盟将对邮轮产业产生以下四点意义。
(一)有助于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促进邮轮旅游整体发展
海南现有19个市县,省会海口有着我国唯一的火山地质遗址,美丽的假日海滩和热带丛林等旅游资源让海口成为游客休闲度假首选。三亚则是享誉世界的热带滨海度假城市,全市各处的海水浴场与椰林海岸让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滨海旅游时光。三沙拥有着更加美丽且神秘的海岛风情,深受游客向往。其他16个市县分布在东线、中线和西线位置,因为生态环境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旅游资源形态。由于资源优势不同,海南可以整合和重组区域内的资源,通过合作促进不同市县之间的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流通,集合省内外力量开发不同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海南邮轮旅游整体发展。
(二)有助于拓宽联盟合作空间,促进区域邮轮经济增长
海南的资源禀赋条件优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但相比较国内其他沿海省份,海南各市县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尚有较大差距。同时仅仅靠一个城市、几个景区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形成合力,变单一资源为合力优势,才能使海南邮轮产业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倍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海南在建设自贸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环大亚湾各省市建立协调机制,通过拓宽现有联盟的合作空间,加强区域邮轮旅游衔接,共同推进邮轮产业发展,打造“两岸邮轮经济圈”。
(三)开发多样性航线,有助于开拓邮轮市场
由于发展目标不同,三亚、海口和三沙的邮轮港口规模、泊位水深等邮轮基础设施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市场定位相同,导致海南开发的航线存在一定的共性,产生区域内同质化竞争现象。海南各市县可以开展错位竞争,将三沙、三亚和海口等核心城市分别开发红旅、休旅、商旅等不同主题的航线,同时,通过优先选择上海、浙江、广东等省份的重要节点城市进行宣传,集中推广力量,为海南邮轮市场发展开拓国内客源。
(四)有助于打造海南-南海旅游圈形象,树立邮轮旅游品牌
欧洲是旅游形象塑造方面较为成功的典范,其中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是世界入境游客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量的游客因为对法国风情、西班牙风情的喜爱而入境旅游。同样,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可开展全年邮轮旅游,包括南海在内的海域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因此可以通过着力宣传南海风情和热带旅游文化,打造海南-南海旅游圈形象。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整合自然资源、红旅资源和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椰风海韵、历史遗迹、南国文化、自然生态、红色军旅”为核心的邮轮旅游品牌,使游客建立对海南各市县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认知,从而增强海南邮轮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邮轮产业相关合作联盟开展与启示
随着邮轮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合作实践陆续展开,以邮轮旅游城市为主体组建而成的合作联盟开展情况如下:
(一)青岛邮轮旅游发展联盟
该组织的成立旨在联合开展市场营销推广,开发特色邮轮线路产品,共同打造青岛邮轮旅游新品牌;提升青岛邮轮母港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为推进青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邮轮旅游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邮轮旅游标准化体系,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邮轮旅游接待服务标准。但经过近几年的合作实践发现,联盟的合作空间较小,主要限定在青岛区域内,未有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未有效开展与其他先进城市合作与交流。
(二)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
该联盟在“全省滨海(海岛)旅游发展一盘棋”理念统领下,研究解决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广东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滨海旅游强省目标而努力。该组织旨在加强广州、深圳邮轮旅游合作,推动实施经邮轮母港入境的外籍游客144小时过境免签及邮轮团体乘客15天落地免签的政策落地;推动开展滨海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从业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技能培训,促进滨海旅游项目运营智慧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人才国际化,打造广东滨海旅游服务品牌和高质量发展样板。该联盟成立时间较短,后续未有实质性的联盟实践成果展示。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邮轮旅游城市联盟
该组织以邮轮旅游合作作为突破口,推动海南与东盟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国家省市合作,推动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建设。旨在加快海南邮轮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投资,并输出技术帮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建设邮轮港口;将海南打造成为亚洲首个邮轮与康养结合的基地、中国首个海上全域旅游岛;争取邮轮旅客离境退税、离岛免税政策,引进国际中型邮轮,将三亚和南海沿岸南海诸岛邮轮航线开通,纳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规划,选择开发建设南海岛礁,使成为停靠国际邮轮和国内无目的地邮轮的节点;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牵头成立南海邮轮研究院、南海邮轮学院,发挥智库作用,培养邮轮人才。该联盟的合作伙伴选择未能充分明确,合作机制也有待完善,联盟成员的能力水平与互惠性欠缺充分考虑,导致联盟合作未得到有序推进。
通过对合作联盟案例研究,文章所获启示如下:一是联盟应当明确合作目标,将合作目标作为联盟共识推动成员深化合作,培育和提升合作意愿,进而建立平等互利关系,实现各方及组织的共同发展目标。二是联盟是一个成果共享、资源互补和风险共担的一个组织,尤其在当下外部风险较多的情况下,建立信任机制才能使得联盟长久稳定发展。三是联盟各方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自上往下有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与社区等,作为区域合作组织应建设沟通交流、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等机制,完善组织架构,推动各方常态化交流,促进各方利益合理分配,从而使搭建的平台可以正规化与常态化运转。四是建立合作联盟的目的之一是有效保护成员的核心竞争优势难以被转移和复制,因而联盟内的各方应共同进步,建立伙伴关系,促进优势互补,通过各取所需的方式,实现共同成长、合作共赢的目标。五是随着邮轮产业的发展,区域内合作机制也应自我改进、不断优化,甚至建立新的合作机制以顺应潮流所需,从而为区域邮轮产业的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三、海南邮轮产业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发展规划探讨
(一)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发展构想
由上文可知,联盟保持持续的建设与发展有赖于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海南各城市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邮轮产业基础设施条件不同,因此建议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在选择合作城市时要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为联盟核心城市,由海口、三亚和三沙组成,这些城市的邮轮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除三沙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以外,三亚和海口经济实力相对雄厚,是引领海南邮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心城市的联盟有助于开发航线。第二类为重点合作城市,这些城市主要是海南的沿海城市,包括儋州、万宁、文昌、澄迈、琼海、陵水、昌江、东方、乐东等。这些城市具有一定的港口基础设施可方便邮轮停靠,拥有令游客所熟知的旅游吸引物,重点合作城市的联盟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航线。第三类为潜在合作城市,这些城市是位于海南中部的市县,包括定安、屯昌、琼中、白沙、五指山以及保亭等,广袤的热带雨林、传统的军坡文化以及热情的黎苗风情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展示,重点合作城市的联盟有助于丰富航线岸上游项目。
该联盟在建设与发展中将首先发挥核心合作城市的优势,以核心合作城市带动第二类城市间合作,进而建立品牌效应发展更多的精品邮轮旅游线路,以一类和二类城市间的合作辐射第三类合作城市,吸引一些潜在合作城市加入联盟[4],利用联盟城市合力发展邮轮旅游市场,有助于增强海南在全国邮轮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
(二)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发展对策
由于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时间短,基础弱,邮轮旅游相关联盟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保证联盟稳定运转和效益显现,联盟成立之初,成员各方应该树立长期合作的观念,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建议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分阶段平稳发展。
1.优化联盟发展环境,强化联盟政策和人才保障。作为合作联盟利益相关者之一,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以及监督管理邮轮旅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盟各方所在地政府可以发布引导性政策,协调解决联盟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采取引进和培养邮轮旅游产业所需人才、加强对邮轮产业所需资金融资、规范联盟平稳运行等措施。此外,海南省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等形式约束邮轮旅游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保障产业体系有效运行。邮轮旅游产业需要高层次、高质量人才以支撑其发展,从而确保产业持续发展。当前海南邮轮旅游人才缺口较大,联盟各方可以从共享人才资源、共建人才队伍和共担人力成本等途径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而促进人才成长并快速对接联盟发展所需。
2.强化各方个体力量,促进联盟良性循环。联盟的稳固运行需要利益相关各方能够兼容并蓄,进行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等方面相互融合,保障联盟伙伴关系维护和经济效益提升。联盟内成员同时应注意树立和维护自身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有助于推动伙伴间交流与互动,从而提升联盟的合作效果。由于核心竞争优势具有不易转移和复制的特点,联盟各方应根据发展所需,在联盟活动中优先获取急缺性资源,从而促进共同良性发展。最后,联盟成员还要注意整合资源和需求,能够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将自身不足转化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现联盟各方合作共赢。
3.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联盟合作效益。建立海南邮轮产业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的目的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而成立的组织,这一组织不同于一般的自发性组织,是由省市县各级政府主导的,在平等互利的关系下组织利益相关各方进行协同配合,因此联盟各方应主动表示合作意愿,增进彼此信任,建立良好信任机制,以共同目标指导行动,开展学习交流等共享活动,促进各方在活动中互补资源和技术,实现联盟合作效益的提升。
4.完善联盟管理机制,促进联盟稳定发展。针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联盟应主导建立日常沟通机制,组建组织管理机构,通过组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为各方创建沟通交流机会,有助于促进联盟各方的相互理解并高效解决问题,提升联盟内知识的溢出效率,增强联盟创造的效益。由于联盟内的不同利益相关者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的关系,为了促进各方积极参与联盟活动,避免投机行为发生,联盟应主导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对利益分配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保障联盟成员合理分配利益的权限。邮轮产业具有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特征,同时市场宏观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联盟应主导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增强联盟成员风险意识,助力对风险的快速识别与应对,促进联盟稳定发展。(作者:曲超,夏祥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