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机院专家对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8-24 点击:1531 |
|
2009年 12月 1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 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因此 , 研究和发展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具有重大的意义 。
|
|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 — —鄱阳湖 , 烟波浩渺 、水域辽阔 , 拥1 200 k m的湖岸线 , 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自然资源 , 农 、林 、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 “中国最大淡水湖 ” 、“国际湿地 ” 、“国家级候鸟保护区 ”等名号 , 为环鄱阳湖地区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条件 。发展农业休闲旅游 , 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田园观光 、体验农村文化及农耕生产 、了解农民生活 ,同时也可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推动农村交通 、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 拓宽农民经济渠道 , 增加农民收入 。
2009年 12月 1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 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因此 , 研究和发展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具有重大的意义 。
1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1. 1 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旅游业和农业及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 ,是在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 , 其是以农业资源环境 、田园景观 、农业生产经营 、农耕文化 、农业设施 、农业科技 、农业生态 、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吸引物 , 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 、休闲 、体验 、教育 、健身等多种旅游活动的产业形式 ,其以农业为基础 ,以休闲为目的 , 以服务为手段 ,以城市游客为目标 , 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休闲农业还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 发掘农业资源的娱乐功能 , 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且能使当地居民从中获取一定经济利益 , 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 。
1. 2 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 休闲农业旅游所依赖的旅游环境不是为单纯的农村景观 、田园景观 , 而是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 ,其包括自然素材 、人文素材和事件素材 。自然素材即园区内的农作物 、清新的空气 、泥土的气息 、优美的田园风光及整个园区内的生态系统 ; 人文素材即农民的生活方式 、农村设施设备 、田园的统一规划 、通畅的道路及排水灌溉系统等 ; 事件素材主要涉及游客的参与和体验 ,游客可通过观摩和学习来体验一些农作物的种植或家禽的养殖 。休闲农业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 ①其是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 。不但生产农产品 , 同时也生产旅游产品 ,具备生产 、加工和服务的特性 。 ②能发挥多重效益 。能满足娱乐保健功能 , 又能发挥经济效益和科普教育功能 ,
同时促进城乡交流 ,加快新农村建设 。 ③季节性强 。旅游活动通常受到农耕生产和节气的限制 。 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2 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2. 1 自然资源丰富 环鄱阳湖地区拥有许多优质的原生态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鄱阳湖上承赣 、抚 、信 、饶 、修五河之水 , 下接我国第一大江 — — —长江 ,水域资源丰富 ,随着每年鄱阳湖水位的涨落 , 滩涂 、湿地遍布 , 成为著名的 “白鹤世界 ” 、“珍禽王国 ” ,而鄱阳湖周边地区名山秀屿 , 如九江的庐山 , 鹰潭的龙虎山 ,湖口县的石钟山 、大孤山 , 都昌县的南山 ,星子县的落星墩等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环鄱阳湖地区开展观光休闲旅游的客观基础 。
2. 2 历史人文 、乡村文化资源丰富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 , 至今还流传着诸如 “买水 ” 、“葬牛 ”等民俗民风 , 并且在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 、陶渊明 、林士弘 、刘恕 、洪适 、江万里 、朱耷等曾在湖区生活 , 留下无数诗歌名句 ; 而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更是难以胜数 , 如周瑜操练水师 、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 、李烈钧在湖口发起 “二次革命 ”、大孤山凄美的爱情神话故事 、落星墩的传说 、老爷庙的历史故事 、赛龙舟由来等 。环鄱阳湖地区的农村特色民宅 、农具 、渔牧方式及工具 、历史古迹 、庙会 、民俗节庆活动等人文形态都可成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 。
2. 3 地理位置 、政策环境优越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 , 长江中下游南岸 , 与长江连通 ,由此至南昌 、九江 1 h 可达 ,至景德镇 、鹰潭仅有半小时的路程 [ 2] 。鄱阳湖交通网络发达 , 西面有京九铁路 、昌九高速公路 , 南面有浙赣铁路 、沪昆高速公路 , 北面则有长江黄金水道 、九景高速公路 , 东面有皖赣铁路 、景鹰高速公路等 。
当前 ,国家正加速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将会有更多的资金 、政策支持落实在该地区 , 加快其经济建设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 增强旅游点的可进入性 , 从而保证其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 ,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
2. 4 水产 、土特产品丰富 鄱阳湖是我国淡水渔业的主要基地之一 ,鱼类达 90余种 , 以鲤 、鳙 、鲫 、鳊 、鳜 、鲶 、鲭等品种较多 , 如全国闻名的鄱阳湖银鱼 ; 而环鄱阳湖 38个县市区盛产菱 、芡 、莲 、藕 、芦苇等农副产品 , 鄱阳湖藜蒿更是闻名国内 ; 此外 , 环鄱阳湖地区的渔农还从外引进圈养水貂 、海狸 、麝香鼠 、牛蛙 、毛蟹及珍珠贝等 ,并将相应的产品加工处理后远销国内外 。丰富的环湖农作 、渔 、养殖工作流程及产品 , 都是其开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良好条件和基础 。
3 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
3. 1 产品同质化 ,产业规模有限 当前 ,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如火如荼 , 环鄱阳湖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也逐渐升温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 ,该地区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开发项目单一 ,普遍采取 “农家乐 ”、采摘园的形式 , 缺乏当地的特色 , 可替代性强 , 因而也缺少了竞争力和吸引力 。
在全国首批 203个农业旅游的示范点中 ,江西仅有 5个 , 不及安徽的 1/3,只有山东的 1/5, 因此 , 环鄱阳湖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还有待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及当地特色 , 应扩大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规模 , 打破 “农家乐 ”旅游的思维局限 。
3. 2 农业与旅游休闲结合不紧密 环鄱阳湖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和农业都是相对割裂的 , 许多旅游产品只是纯粹的观光和简单的体验 , 如观候鸟 、看大湖 、登名山 、坐游船 、吃农家菜等 ,现有产品用单独或简单串联的形式进行销售 ,相互间结合有限 , 更谈不上科学整合与紧密联系 。
3. 3 城市化理念冲击 、乡土文化淡薄 相关学者认为 ,中国乡村的山水格局 、生态景观 、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 ,是中国乡土聚落 “天 —地 —人 —神 ”和谐的基础 ,是农业休闲旅游的吸引力所在 。然而 , 环鄱阳湖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加快发展 , 在急于建设项目时摒弃或淡化了地方乡土特色 、文化遗产和传统信仰 ,部分地区甚至为发展休闲旅游 ,从发达地区引进 “现代化 ”设施设备进行 “武装 ”, 使城市化的理念冲击了本土思想体系 , 淡化了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
4 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4. 1 拓展农渔业资源利用方式 , 实施多样化发展 环鄱阳湖地区丰富的农渔业资源可被多种整合方式利用 , 应根据各地的特色资源对其进行分类和分区 , 从而发展以农 、林 、牧 、渔 、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 , 视 、听 、触 、味 、闻等多种形式的 “农家乐 ”旅游产品力求在旅游产品规划中做到 “一村一品 ”和 “一家一艺 ”,避免简单的模仿照搬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农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 ,列举了对其进行整合运用的多种形式。
4. 2 统筹利用资源 , 规模化发展 环鄱阳湖地区的多种旅游资源应由政府根据各市县地区的特色属性 、空间距离 、结合程度进行统一的分区规划 、统筹利用 , 以促进休闲农业旅游的规模化 、产业化 。在旅游分区规划中可设置森林生态旅游区 ( 如九江森林公园 ) 、温泉旅游区 ( 如星子县温泉 ) 、呈现大江风貌 、江城一体的沿江旅游区 ( 如九江 ) 、南昌滨江滨湖城区 、丘陵山区农庄 、园艺林果观光旅游区 ( 如各县地区橘子林 ) 、沿 ( 长 ) 江 、沿湖 ( 河 ) 无公害蔬果和水生植物花卉旅游区 ( 如各县地区的芦苇荡 ) 、环南昌优质蔬菜产业区 、滨湖水产圈养捕捞旅游体验区 ( 如都昌县的淡水珍珠养殖 、银鱼养殖等 ) 。综上所述 ,统筹利用资源 、规模化发展是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方向 。
4. 3 增强宣传营销力度 , 树立旅游品牌 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应坚持以农为本 ,突出 “土 ”、“特 ”和原汁原味主题 , 应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 同时应通过提升 “农家乐 ”旅游接待者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打造精品项目 , 增加单位产品的附加值 , 满足中高层次游客的需求 ,进而提高经营效益而质量优 、管理水平高 、宣传到位是树立“鄱阳湖”这个休闲农业旅游形象品牌的必要条件。
4. 4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休闲农业的教育功能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目标即为吸引城市居民走出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而只有将鄱阳湖地区打造成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 才能吸引都市游客纷至沓来 。
因此,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应教育该地区旅游规划范围内的村民自觉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积极利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沼气等 ,此外, 发展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同时, 还应注意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 如在当地规划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将其打造成青少年的农业科普基地 ,同时也可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利用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 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加强其环保意识 。
5 结语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环鄱阳湖地区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获批又为该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政策优势和不可估量的经济优势、投资优势,因此,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应制定科学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项目, 同时学习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