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工业基地长春不仅在轨道交通方面建设出自己的特色,而且在公交方面打出了“主题文化车厢”的人文牌,颇有“人情味”的服务承载着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特色的轨道交通
“三轨”是指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三种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因其准时准点和绿色环保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首选。
有轨电车可以算是长春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长春市的有轨电车始建于1941年,慢慢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1960年是长春电车发展的黄金时代,拥有有轨电车线路6条,88辆电车。2005年,54路有轨电车被评为长春市二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轨电车渐渐被汽车取代。目前,长春共有54路、55路两条运营线路,47台运营车辆。据长春公交集团电车公司经理张惠来介绍,2014年8月,55路有轨电车正式上线运营,全程9.62公里,票价1元,乘客可以投币、也可以刷公交IC卡,电车还实现了GPS定位系统语音自动报站。记者在乘车体验时发现,有轨电车运行平稳,每站用时8分钟,与普通公交车相比具有准时率高、客运量大和方便快捷等特点。
在轻轨方面,作为首批获得国家批准进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城市之一,长春秉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先行建设轻轨。2002年开通的3号线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轻轨线路。
轻轨4号线于2012年6月投入试运行,全长15.95公里,从城北的长春北站到城南的车场站,全程只需30多分钟,目前日均客流有5.87万人次,行车最小间隔4.5分钟,列车正点率99%以上。据长春轨道交通集团运营事业部常务副部长白雪翎介绍,轻轨最突出的效应就是将沿线经济与周围居民串在一起,随着轻轨的不断延伸和发展,大学城、居民区、商业和旅游区也都广泛受益,得到带动发展。
地铁方面,长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沈洪斌介绍,全市将规划建设5条地铁线路,其中地铁1、2号线将于今年年底试运行。在地铁建设中,长春市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引入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全国尚属首次。长春市轨道交通预制构件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8月成立,现阶段以生产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钢筋混凝土构件为主。简言之,使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建造地铁车站,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将地铁车站分成一个个模块,将这些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生产制作,之后再运至地铁站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采用这样的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地铁建设工期。尤其对于地铁施工路段来讲,巧妙的将原来的建造变为组装,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由于地铁施工给相关路段造成的道路堵塞。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采用拼装代替传统的建设方式,总结起来有三方面优点。首先能够缩短工期,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应用,将原有暗挖车站的建成时间由3—4年缩短至1—2年,目前预计至少减少三分之一的工期。其次,能够降低污染和交通堵塞,尽量在建设过程中做到环保。第三可能会降低成本,但目前还没有实际考量数据。”最早动工的袁家店站就是国内首座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现已成功达到实验效果,拼装工作也已完成。
“十三五”期间,长春市将启动第三轮城市快速轨道建设,项目将扩大到五条线,有地铁和轻轨,总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
有“人情味”的公交
除了有轨电车,“主题文化车厢”,已成为长春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漫步车厢内,我们可以看到手绘漫画和标语,整辆车的布置组成一个主题。主题文化车厢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从日常生活常识到各种实用技术信息,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到现代社会风尚,形成了“一车一主题”、“一条线路一主题”的特色,其中包涵了62路敬老文明线路、362路雷锋线路等多条线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车厢”是源自一位普通驾驶员的自发行为。起初,她为了鼓励和感谢乘客们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自发的设置了音乐主题车厢,为让座的乘客播放《好人一生平安》等音乐以示感谢。后来这个点子传播开来并蔚然成风,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主题文化车厢”。车厢里的布置也从当初的手工绘制图画挂板发展到现在的电脑制作图版和灯箱式展板,但不变的是一直保持着驾驶员自发的传统。
公交驾驶员曹泽对记者说:“车辆的主题都是我们自己想的,车内的物品也是自己掏钱买来之后利用休息时间布置的。车厢的主题会定期更换,都是大家集思广益的成果。”
不仅如此,炎热的夏天每个座椅旁边悬挂了小扇子,驾驶员们还在公交车上放置了食品箱、充电宝、晕车药等,以备乘客不时之需。
主题文化车承载着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点滴之中流露着长春公交人为乘客服务的热情和心意,展示着幸福长春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