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装配式建筑 > 相关报道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专家解读之一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9-06  点击:945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策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 足见其重要性、紧迫性。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策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 足见其重要性、紧迫性。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与传统现浇建筑有很大不同。装配式建筑设计也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现浇建筑设计的思路、技术和方法。当前,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装配式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设计标准化程度低、一体化集成设计差、信息化应用不足、产业链衔接不紧密等,急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针对突出问题,全面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更好地发挥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前端的技术龙头和集成整合作用。
  一、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在于一体化集成,其核心是将建筑物的各子系统及部品部件通过工厂制造、现场装配,最终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应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要统筹考虑建筑各功能空间尺寸、全生命周期的空间适应性等,尽可能采用大空间的平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界限,更加注重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一体化协同配合,大力推行采用主体结构(支撑体)与内装部品、设备管线(填充体)相分离的技术体系,使装配式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空间灵活可变、设备管线可维修更新;要强化装饰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集成,让全装修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流程之中,统筹内装部品体系,应用内装部品模块,实现装饰装修部品化、装配化,推动打造装配式建筑的完整产业链,避免二次装修和大量拆改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二、推广装配式建筑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
  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决定了装配式建筑设计影响涉及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维等各个环节。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彻底转变传统现浇建筑的设计思维,大力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设计方式,将设计、生产、建造等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技术作为重点进行一体化考虑,立足于提高生产标准化和现场装配化程度,体现部品部件工业化大生产的优势,减少手工作业,从而实现提高质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工、避免浪费的目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充分统筹建筑功能空间的合理性、建筑造型的多样性与部品部件标准化、模数化的关系,使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模数化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大化,既给予设计人员更大的创作自由,又有利于部品部件生产供应的规模化、工业化。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利用标准构件,通过不同标准构件的组合,辅以数量不多的非标构件,实现建筑多样化目标;要积极普及建筑内装部品模块与建筑结构相统一的模数协调体系,推广应用标准化、通用化部品模块,推动实现装修部品的工业化开发和生产。
  三、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有力措施。应以设计为龙头,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可视化、精细化、可量化优势,在装配式建筑策划、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各阶段,依托BIM技术实现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设计提倡采用全程BIM设计,要探索适合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方法,着重研究并确定设计、生产、安装和运维各环节之间信息传递的标准和方法,以数据的有效传递为目标,减少各环节之间衔接的难度,降低信息传递的丢失;要将BIM设计的重点放在构件设计和连接设计上,减少碰撞和错误,在效率、质量、成本中取得平衡;要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通用数据模型标准,由部品部件生产厂家提供楼板、楼梯、门窗、卫生器具、设备、管线等部品部件模型,建立起通用部品部件模型数据库,供项目选用;部品部件的生产采用BIM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施工安装采用BIM组织施工,实现“按模型安装”的新模式,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运营维护采用BIM技术,直观、方便,与大数据结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各阶段均以三维信息模型做为工作媒介,可以切实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实施难度和综合成本。
  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
  目前传统现浇建筑设计与施工虽有脱节,但现浇混凝土施工现场容错能力相对较强,矛盾不很突出。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的前置以及装配施工的方式,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设计和构件加工环节存在的任何疏漏与问题,在现场施工安装阶段很难纠正。为此,装配式建筑设计必须转变传统现浇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式,扩大设计服务覆盖范围,加强全过程的协调、指导和管控。在设计过程中就要从利于构件生产加工、现场安装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生产工艺、施工措施的技术策划,提出有利于提高生产、施工效率的措施和方法,并应落实到设计文件中,从源头解决构件加工和现场施工安装的问题;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指导,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体系、加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与管理创新,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质量和效果。此外,推行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阶段、各专业需求,整体把控装配式建筑实施,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推广以设计单位牵头的EPC总承包模式,有利于以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控为核心,发挥设计作为产业链前端的龙头和技术集成整合作用,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各方需求,在项目各实施阶段,从成本、技术、质量、品质、效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实现设计、生产和施工的全流程协同配合,有效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毫州工作目标: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30%
下一篇:发展装配式建筑 建设宜居型人居空间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