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四批政府债券在上海成功发行,总规模564.52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271.07亿元、平均利率2.03%、期限16.9年。
在区域分布上,合肥市以151个债券项目居首,占项目总数23%。截至本次发行,今年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565.52亿元,含新增债券815.93亿元、再融资债券749.59亿元。这场发行不仅标志着“自审自发”试点走向深水区,更释放出三大战略信号。
一、数据透视:改革试点的“安徽样本”
1.发行规模创新高:
单批次发行564.52亿元,创试点以来新高 。
新增专项债271亿中,合肥独占151个项目(占比23%),科创中心地位凸显 。
2. 年度化债全景:
2025年累计发行1565.52亿,新增债占比52%(815.93亿)
再融资债749.59亿置换存量高息债务,年省利息超20亿元。
二、政策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1.三位一体机制:
构建“发改统筹项目+财政管控资金+部门协同监管”三位一体机制,实施项目动态储备管理,推动资金配置从“等项目”转向“选项目”。
建立债券发行优先级评估机制,综合考量项目成熟度、资金需求度等,确保债券发行与建设进度精准衔接,提高使用效率。
三、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
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实施“低风险优先、高质量倾斜”额度分配策略。
2.构建跨部门联合审核机制,严格实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创新“穿透式”资金监管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控资金流向,督促规范高效使用债券资金。
四、8000亿超级工程的资本密码
锚定“三地一区”建设,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本批新增专项债券覆盖全省656个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科技协同创新、轨道交通及路网建设、医疗教育补短板和城乡融合等领域,涉及项目总投资8000亿元,以“四两拨千斤”效应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