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土储披露 北京全国首发
一、债券信息
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五至十七期)计划发行总额462.9000亿元,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全部为新增债券,期限分为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九个品种。资金用途方面,本次公开发行债券专项用于市本级和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等15个区的合计85个城市建设项目。各期债券均无增信措施。
本次公开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偿债资金来源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和安置房销售收入等。
二、项目情况
本次北京市政府共披露专项债券土地储备项目29个,发行额度为157.7400亿元。
“土储专项债”重启的战略意义
2024年10月份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中提出,将允许专项债券用于收购闲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11月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的流程和重点。春节过后,广东省多地先后发布了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的公示,率先打响土地收储重启“第一枪”。当期收储项目存在哪些特征?全国范围内闲置土地收购预计会有多大规模?时隔五年,“土储专项债”再度重启蕴含了哪些战略意义,对2025年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目前“土储专项债”的规模和特征:拟收购规模占24年土地成交总价24%-84%之间,拟收储土地90%以上为地方国企持有,平均折价率88%。根据地方政府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已有珠海、中山、潮州、茂名、惠州五地发布拟收储公告,涉及土地共32宗,合计土地收购面积142公顷、收购总价格147.5亿元,拟收购闲置土地的拿地时间集中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从广东地区收储特征来看,目前收购的闲置土地中约91%的土地归属为当地国有企业,平均土地收购折价率约为88%,且有多宗土地按当前拍卖原价收购,拟收购土地的原用途以住宅为主。从本轮各地土地收储规模来看总体较为客观,珠海、惠州、潮州、中山、茂名拟收购土地总价分别占2024年全年土地成交总价款的84%、54%、46%、31%、24%。
从目前数据来看,与去年商品房收储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有所不同,闲置土地收购规模和收购价格均略超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主要因素是,相对于直接收购存量商品房,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土地收购。一则是土地用途更加灵活多样,收购后可用于新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且地方政府过去较为熟悉土地拍卖而缺少住宅管理经验,二则是并非所有地区都有保障房需求,三四线城市住宅价格较低、供给较为充足,直接大规模收购住宅或将形成闲置资产。
此外,广州地区首批收储土地项目中亦涉及到民营企业,我们认为未来不排除经济大省通过闲置土地或存量商品房专项债收购方式,对系统重要性房地产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以降低房地产行业风险、提振市场预期。
全国闲置土地收购规模或超万亿,短期控制供给长期拉动投资。闲置土地收购对经济存在缓解现金流和带动新增投资的两方面影响。我们测算目前全国合计尚未开工的住宅与商服土地面积或在5.76亿方左右,合计土地价值约为3.5万亿元左右,假设未来按照平均80%折价收购和50%收购量计算,对应闲置土地收购所需的资金规模应在1.4万亿左右,大幅改善城投和房企现金流。其次,闲置收购短期目的是控制土地供给、促进房价企稳、改善现金流,长期仍需用于投资,按照过去土地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成本计算,未来闲置土地回收再利用有望在未来带动1万亿元新增房地产或基建投资。
“土储专项债”重启的战略意义:地方政府“扩表”缓释地产风险。我们认为去年先后推出的多项房地产和土地政策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存在较高的协同效应。“土储专项债”通过增发专项债方式将城投公司闲置土地转化为现金流。未来,伴随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正式实施,地方政府无法直接参与项目建设,仍需以当地城投公司为实施主体,因此城投公司通过出售闲置土地获得的资金便可用于城中村改造的项目资金本,再配合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支持,使得城中村改造工程得以落地。而按照此前住建部以货币化安置的要求,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一方面通过旧房拆迁获得新增“净地”,另一方面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目前来看可能以房票安置为主)可消化房地产企业的商品房库存。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向居民投放保障性住房供给。
土储专项债、城中村改造、商品房收储有望实现地方资源调控闭环,以时间换空间解决住房供需问题。按照以上政策模式,“土储专项债”配合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通过地方政府“扩表”降低当地商品房库存和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短期内同时增加了负债(专项债)和资产(土地),但通过城中村货币化安置降低了当地商品房库存,回收了城投手中的土地,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和土地价格;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降低了商品房和土地库存,增加了现金流,有助于降低房企债务风险;对于居民而言是旧房换新房,提升了居住体验。
新一轮“收储”本质上是通过财政加码、政府加杠杆方式缓解过去两年显著提升的房地产行业风险。而至于地方政府增加的土地库存和债务,则可以交给“时间”化解: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将回购土地用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等到未来土地市场回暖后再次投放市场,以获得土地收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未来各地土地储备机构实际上与此前我们提出的“房地产国储公司” 所发挥的职能相同,通过土地收购和再投放的方式,调节短期房地产供需关系,长期平抑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周期波动。
土储专项债申报
申报要求
土储专项债的申报需满足以下条件:项目必须纳入当地年度的土地收储计划,项目涉及的地块产权必须清晰,发行主体为省级政府,债券期限需与土地储备项目期限相适应。这些条件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资金的高效利用。
申报流程
土储专项债的申报流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首先,明确申报主体;其次,制定详细的土地储备计划;接着,准备并完善项目申报材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收益与融资平衡方案及债权发行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以及法律意见书等。随后,进行逐级申报审批,并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最终实现债券的正式发布。这一流程确保了申报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注意事项
在土储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过程中,有一些关键事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必须与特定项目严格对应。其次,发行期限原则上应限制在5年以内。此外,项目必须具备充足的净收益能力。严禁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其他渠道举借土地储备债务。最后,应强化储备土地的动态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监督。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土储专项债的合规性和项目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