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快速推动产业结构重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合作区建设中坚持数字化和低碳化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合作区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推动湘台产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按照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关于设立合作区的批复要求,为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顺应时代发展,以数字化低碳化为重点方向,推动合作区全面绿色转型,特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合作区岳阳产业园(岳阳城陵矶新港区)、湘潭产业园(湘潭经开区)、郴州产业园(郴州高新区),联动发展长沙、株洲、衡阳等市州相关园区和湖南湘江新区。规划期为2022-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三、合作区数字化低碳化发展功能布局
(一)完善空间格局
积极推动湘台产业深度分工与合作,进一步优化合作区“一区三园多板块”的空间格局,着力提升合作区产业影响力。
一区:即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统指合作区核心园区和联动发展区。
三园:即岳阳产业园(岳阳城陵矶新港区)、湘潭产业园(湘潭经开区)、郴州产业园(郴州高新区),其中岳阳城陵矶新港区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园、湘潭经开区海峡两岸智能装备产业合作园、郴州高新区海峡两岸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产业合作园,为三个产业园的核心承载区。
多板块:以三个产业园为中心,向岳阳、湘潭、郴州市主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拓展,形成岳阳、湘潭、郴州三大片区,并通过现代交通网络,向长沙、株洲、衡阳等城市延伸,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望城经开区、郴州东江湖等板块联动发展,形成多点融合、多区联动,以合作区建设促进湖南对外开放合作,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合作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明确功能定位
岳阳产业园: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以港兴业、以业强区、以区拓城”,对接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内湖科技园、南港软体园,吸引长三角台资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试点示范,搭建数字园区平台,建设智慧港口、发展智慧物流、繁荣现代农业。
湘潭产业园:以台湾的优势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对接台湾工业研究院、台中科学园区等科研机构和园区,加强与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台资合作,引进一批精密制造、工程机械、电子电控、高端医疗等台资企业,实现与台商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建设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高端医疗服务业、进出口贸易服务业为主的台资企业集中区。
郴州产业园:结合自身制造业基础条件,对接台湾电机电子出口加工区,承接一批转型升级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台企,积极开展各类试点示范,着力打造湘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东南地区台资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三)优化产业分工
岳阳产业园,以岳阳城陵矶新港区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并依托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湘台农业合作交流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湘潭产业园,以湘潭经开区海峡两岸智能装备产业合作园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现代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医疗器械集群。
郴州产业园,以郴州高新区海峡两岸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产业合作园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台资企业转移,打造承接台商台企的示范区、先导区。
长沙、株洲、衡阳等地市和湖南湘江新区作为联动发展区,依托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发挥科研资源优势,深化与台资企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业深加工等领域合作,与合作区核心区形成产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