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南京 1865 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调查与研究。
一、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的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是指由于生态交错带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该区域中,不但增大了该区域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群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的现象。应用到城市设计中,工业遗产地块因其与周边地块功能和属性大不相同,所以工业遗产地块中的边缘区有着很强的边缘效应,其中包含正、负效应(图 1)。

图 1 边缘区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而我国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在轴线和核心区设计的同时,对地块边缘区的设计往往不太重视,降低了工业遗产地块与城市周边区域的交互能力。本文结合项目地块的具体情况,以边缘区作为工业遗产地块与城市周边区域的衔接点,使其相互融合,两性互补,促进城市区域共同发展,提升整体活力。
二、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调查与研究
1.1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概况
1865 创意产业园最早时是李鸿章于1865年组织建造的金陵机器局,园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紧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周边有老门东、秦淮河、明城墙、夫子庙等文化景观资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区清代遗留建筑较少,民国时期厂房多为包豪斯风格,青砖为墙,开窗高大,为多层厂房和单层大空间厂房。园区有文物保护单位31个,其中有7栋晚清时期建筑和24栋民国时期建筑,各时期建筑分布如图 2 所示。

图 2 各时期建筑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国内对晚清、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项目主要采用创意产业园的形式,园区在功能上分为:军工博览展示区、创意办公区、创业孵化区、创意时尚会展区、文化旅游体验区、山顶酒店度假区和沿河时尚生活休闲区。在改造方法上,完整保存旧厂房的外部形态,采用动态改造的方法,置换了包括小型企业、工作室展览小型餐饮在内等多种功能进入基地。
1.2 园区现状所遇到的问题
1.2.1 园区和周边毗邻重要节点的路径联系弱
主要体现在周边公共地块大报恩寺、老门东与园区的游览路径,秦淮河等自然资源与园区的景观路径,地铁口、城市道路与园区的到达路径。3.2.2 园区主要入口引导性不强
在对 1865 园区的调研中发现,园区入口景观设计感不强,开放性不足(图 3),路边停车现象影响入园流线。

图 3 园区西南角入口(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2.3 园区与城市空间交互强度弱
园区边界处使用围墙分割基地内部与城市空间(图4),使园区在视线和流线上相对封闭。同时,使北面秦淮河沿岸和南面应天大街没有良好的通行性。园区北侧的办公区与外部城市空间毗邻,基本没有游客或市民前往或停留,从外部看更像是一个深宅大院,在功能与空间上缺乏与城市的交互。(作者:江文浩 丁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