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随着世界各国军事的发展,与各国的军事历史与实力、经济综合实力、军事文化特色紧密互动,存在正向关系。
一、国外军事主题文化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从世界军事主题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军事历史越悠久,军事实力越强大,军事文化越丰富有特色,爱国社会风气越良好,军民关系越融洽,“军迷”群众基础越广泛,军事文化产业发展就越突出。因此,考察国外军事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就应重点关注世界军事强国和文化产业强国的军事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而军事弱国或者有侵略战争历史污点的国家将失去该领域的优势地位,这是无庸置疑的。
在世界军事强国里,我们将重点考察俄罗斯、美国的军事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 俄罗斯军事文化产业园引人瞩目,效益良好俄罗斯在军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前列,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深受市场欢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5 年,俄罗斯启动代号为“观光俄罗斯”的旅游营销战略,提出“营造作为适于旅游与休闲国家的形象,寻找并扩大俄罗斯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年,俄罗斯国内多个以军事文化为主题的政府级项目启动,其中就包括耗资 3.635 亿美元、设计占地面积 5414 公顷的“爱国者”国家公园。建设“爱国者”公园是俄罗斯国防领域发展军事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出于创收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考虑,“爱国者”公园就建在莫斯科附近,最高日接待人数为 2 万人次,并可以提供近 2000 个工作岗位。同时此项工程占地数千公顷,配备有酒店、饭店、会议室等基础设施,所有重要的军事活动(例如博览会、比赛、会议等)都在这里举行,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公园内的建筑物很多,包括了装甲车中央博物馆、会议及展览中心、游击队之乡、航空航天部、军事战术游戏中心等,在公园里可以进行航天体验、坦克驾驶、战场射击等,这些体验项目经济效益可观。仅 2019 年一年,就有近 5000 名中国游客到访“爱国者”公园。
2. 美国军事文化产业化程度高,赢利能力强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文化产业强国,军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很高,是世界军事文化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具有科技感强、市场化及娱乐化程度高、营销手段先进、盈利能力强等优势。美国不断借助美国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动漫卡通、电子游戏的大量出口与全球广泛覆盖,改变着世界民众对其的印象。美军通过与好莱坞的深度合作,拍摄了《壮志凌云》《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收获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军事游戏凭借高参与度、强互动性、深沉浸感等特点,逐渐成为美军新的形象传播手段,其数目也在不断扩充,仅 2016 年便有《战地 1》《使命召唤:无限战争》《全境封锁》等数款可以模拟与扮演美军角色的游戏进入市场。
不过,美国军事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通过市场化路径进行开发,军事文化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空间独立的军事文化产业园区,而是将军事文化与影视、动画动漫、游戏、旅游休闲、大众传媒等相结合,融入美国整体文化产业体系之中。
二、借鉴国外军事主题文化产业园区的经验
通过考察俄罗斯、美国的军事文化产业和军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可以总结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政府高度重视军事文化产业的发展
俄罗斯大力促进军事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全球最大坦克生产企业之一的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 2016 年宣布对外开放,创新推出军事文化旅游项目。军事旅游作为融合国防教育、文化内涵和商业化运转模式的朝阳产业,成为了俄罗斯经济上释放潜力、政治上凝聚力量、军事上秉承传统、文化上体现优势的“窗口”。总的来说,乌拉尔车辆厂的对外开放,是俄罗斯国家旅游开发政策在国防领域落地的自然反应,是国家力量重点扶持军事旅游业的结果。
2. 科技感和娱乐化能有效增强军事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美国军事文化产业发展兼顾军事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产业化转化和文化内容输出,军事游戏、军事电影、军事综艺节目等文化产品集刺激性、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于一身,深受世界各国年轻人和军事爱好者的喜爱。美国军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在推动军事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体系化的开发结构;二是要建立市场化的创作导向;三是要建立全球化的营销体系。
3. 军事科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极限刺激体验是四大核心吸引力
军事科技、爱国主义精神、军人英雄主义情怀、极限刺激体验这四个方面的特质构成了军事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吸引力。首先,军事科技是军事文化产业园区最强的吸引力,军事文化产业园区必须有足够的科技范。如在俄罗斯军事文化产业区里,在宇航员培训中心,可以体验从9000 米高空向下俯冲 25 秒的失重旅行。其次,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军事文化产业园区精神的主旋律。再次,极限刺激体验是军事文化产业园区最吸引年轻人眼球的“杀手锏”,其冒险性、挑战性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强,可引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作者:蔡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