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国内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面临哪些问题?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9-08  点击:1125
通过对30个不同特点的园区进行现场调研和进一步的资料收集,总结出部分园区在整体规划、功能定位、工艺路线、建设标准、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30个不同特点的园区进行现场调研和进一步的资料收集,总结出部分园区在整体规划、功能定位、工艺路线、建设标准、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规划不足,导致新项目引进及功能分区受限
        (1)园区整体规划缺失或不足。部分园区是依托原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或者生活垃圾焚烧厂等项目,逐渐增加其他类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功能而集群化发展起来,在建设早期缺少园区的整体规划,容易导致各类项目的无序发展,进而导致园区废水处理、灰渣处理等配套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早期项目选址对园区新项目引进构成限制。由于部分园区早期单一项目尚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但后续集群化发展后新入园项目会对选址构成不利因素。例如一些园区的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按 300 m 设置了环境防护距离,而后续危险废物、污泥以及餐厨垃圾处理处置项目的引进可能导致园区环境防护距离的调整。
  (3)早期项目布局导致园区功能分区受限。由于部分园区围绕早期单一项目进行建设,园区的功能分区往往不能达到最优化,固体废物焚烧设施等核心区周边无法设置足够的防护区和缓冲区。
 
  2、功能定位不清,在预留容量和协同处置等方面存在不足
  (1)园区在专业型和复合型方面定位不清。园区的定位以及拟设置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类别应该根据区域固体废物现状和未来的产生量及处理处置能力缺口来确定。然而,部分园区的处理处置功能未能从所在行政区域整体统筹考虑,从区域层面看存在部分功能不足(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问题。
  (2)园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预留容量存在不足。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和医疗废物等处理处置设施未能预见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未能预见工业和经济高速发展,建筑废弃物和弃土处理处置设施未能预见城市建设的发展。
  (3)协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根据有关规定,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协同处置部分其他类型的废物,但是部分园区未能预留相关协同处置功能。
 
  3、工艺路线不合理,减量化预处理和综合利用不足,最终填埋率及委外处置率高
  (1)未对园区整体物质流动进行物料平衡及减量化预处理设计。部分早期园区设计了固体废物填埋功能,但对餐厨垃圾、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入场未作合理控制,对含水率的控制要求也不严格,导致最终填埋量过大,库容消耗过快。
  (2)对可以综合利用的部分固体废物采用了非资源化利用工艺。对可以综合利用的部分固体废物如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垃圾焚烧炉渣采用了填埋处置或其他非资源化工艺,未能形成资源化产品而实现固体废物减量。
  (3)未实现固体废物园区内梯级处理处置。部分园区未设置配套的各类固体废物焚烧产生的炉渣和飞灰处理处置设施、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沼渣处理处置设施、废水处理产生的废结晶盐综合利用设施,导致大量次生固体废物需要园区外委托处置。
 
  4、建设标准偏低,部分污染分散治理导致潜在环境风险
  (1)园区项目投资不足导致建设标准偏低。垃圾焚烧业内普遍认为,现代化垃圾焚烧厂每吨/日处理能力的建设投资至少应达到50万元以上才能保证高标准建设,而部分早期园区项目的投资未能达到该高标准。
  (2)园区未对各类项目设定相对统一的污染治理高标准。由于不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污染特征差别较大,部分园区未对各类项目污染排放设定相对统一的标准,例如各类固体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的烟气二啊恶英排放标准、恶臭污染排放标准、渗滤液等废水排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项目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3)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部分污染无法统一集中治理。部分园区的渗滤液等废水和各类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灰渣未能集中治理,导致治理标准不统一,排放去向不统一,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
 
  5、管理机构缺失,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未形成园区整体环境管理体系
  (1)园区未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部分园区各个项目独立存在,独立运营和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管。
  (2)部分园区未形成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对于园区内的项目建设、基地运营、物质流向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3)未形成整体的环境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环境跟踪监测制度和污染溯源管理,没有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程度不足,“邻避效应”突出
  (1)园区信息不够透明。除了垃圾焚烧企业基本实现“装、竖、联”的信息透明化手段外,其他项目及园区整体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2)园区对外整体缺乏公众认同感。部分园区项目技术水平先进,但在外观设计以及对外宣传教育等方面不够重视,缺少整体设计。
  (3)社区公众参与程度不足。部分园区社区公众参与程度不足,对于公众投诉不够重视,导致“邻避效应”突出。

 
上一篇:国内固体废物综合处理产业园现状:分布、类型
下一篇:马来西亚建立生物质绿色能源可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模式探索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