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为根本,推动全区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贯彻落实《经开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为全区‘十三五’规划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具体而言,今年将在进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的同时,坚持内培外引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扎实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三级人才工作网络
在人才工作中,人才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
2015年,经开区在推进人才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工作方面,区人才办主任刘军表示,将在巩固和发挥现有四个人才服务分中心作用的基础上,将争取再设立1个园区人才服务分中心,以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扩大人才服务覆盖面,完善管委会、园区、企业三级人才工作网络。
同时,将完成《经开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巩固已建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站等平台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2—3个产品研发(技术)中心。以大中型国有企业、特色园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为重点,认真开展人才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接收800余名高校毕业生
积极推进实施“三五工程”和“551计划”,鼓励和支持各类用人单位采取刚性或柔性等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或国内创新创业人才。
完善“区校企”合作机制,扎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创业就业工作。继续采取市场招聘、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人脉推荐等方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或举办国家、省、市以及相关高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开展好“高校毕业生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招聘活动,努力动员企业提供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不少于3500余个,组织或参加各类招聘会8场以上,接收8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经开区就业。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人才市场或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举办的招聘洽谈会,为企业招聘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和普工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经开区2015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该区人才工作的一大创新。一方面,以赛事带动就业与创业,主动作为,履行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另一方面,以赛事引进项目与人才,大赛的终点,正是优胜选手进驻经开区,获得政策、资金、场地等一揽子扶持计划,事业扬帆的起点。
重点建设六支人才队伍
2015年,经开区明确了将重点建设包括“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内的六支人才队伍。
其中,在建设“三强”领导班子和“四有”干部队伍的同时,将提升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非公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服务力度;并加强专家管理工作,做好2015年度“省贴”、“市突”人选的推荐选拔,并按照国家、省、市科协的统一部署,为科技工作者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继续在全区开展企业技能振兴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攻关、技艺交流、技能竞赛,组织企业参加昆明地区2015年职工“七十二行技术大练兵”活动,力争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员工不少于600人。
并做好昆明市第三届名匠工作室、昆明市第三届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暨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的推荐工作;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制度的推广和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建设;协调省、市主管部门,积极做好区内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努力理顺技能人才发展晋升通道。
开展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掌握较高专业技术,具备从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才到社区、园区创办实体,开展心理咨询、司法援助、慈善救助等服务活动。
多渠道巩固基础性工作
人才工作中,基础性工作不容忽视。
2015年,经开区将充分利用《经开区通讯》以及省、市相关宣传媒体,积极宣传和报道经开区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重大部署、实际成效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采取会议、走访、电话、传真、QQ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人才需求信息、人才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提高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
年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人才服务分中心,要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要继续做好各类人才人事档案、社会保险、职称评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补贴申报、党团组织关系等管理服务;开展“经开区第四届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和优秀人才健康体检活动。加大对各人才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努力解除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