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
目前乡村振兴主要从产业振兴、旅游文化、生态环保、地理位置等方面着手,细从8个发展模式分析我国乡村振兴。
模式一:产业振兴。
把产业发展落到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穷。
选址: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发展模式:
1.利用原有产业优势,使农业生产聚集化、规模化,产业链不断延伸。
2.利用新经济模式,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互联网+实体农场+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集“互联网+农场+产品溯源+电商+生态优质产品+粘性用户+社区”于一体的商业发展闭环,构建了一条完整的生态养殖产业链,国家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发展,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模式二:文化振兴。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选址:主要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发展模式:
1.文化传承型模式
2.新型文旅小镇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模式三:生态环保型
扎实实施农村人民环境政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态设施。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1.生态保护型模式
2.环境保护型模式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主要从居民端和农业端两方面着手,农村居民层面:供水、污水、水源地治理,固废环卫以及能源方面的光伏、散煤替代等问题,都比较重要;农业层面:如化肥、农药的减量化、畜禽粪污的治理、秸秆“五料化”、节水灌溉以及耕地的修复等。
模式四:地理位置型。
发展方式:
1.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2.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总的来说,四种乡村振兴类型八大模式各有侧重,每一种方式的各有不同,各乡村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优劣势比较以及对应的风险评估采用合适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乡村振兴模式业不断涌现,但各村仍需根据实际,不能简单地复制,而是实事求是,不断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