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战略资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城乡融合:城里人与农村人一起蜕变为新乡人、新农人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城乡融合:城里人与农村人一起蜕变为新乡人、新农人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09-03  点击: 2093次
乡村振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无数有志乡村振兴的人来共同努力。户户有炊烟、人人笑开颜的美丽乡村写照,应该不只是停留在梦里,如果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或许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梦想将照进现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无数有志乡村振兴的人来共同努力。户户有炊烟、人人笑开颜的美丽乡村写照,应该不只是停留在梦里,如果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或许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梦想将照进现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城乡融合,然后才有一、二、三产融合,以及生活、生产、生态融合。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城里人到乡下,带着资本、人才和技术与乡村资源进行交换,这种交换的利益平衡点就是共享,共享田园和家园。后工业革命时代,或者说是逆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就是城里人与农村人一起蜕变为新乡人、新农人,而乡村成为城里人养老养生的乐土,大家生活的共同家园,而附加值高的产业最好交给城市和特色小镇去做。在乡村振兴中,有一个很普遍很尴尬的问题:不懂乡村的人去改造乡村,不仅是亵渎乡村,更会毁掉乡村。乡村振兴中,尤其是乡村旅游的打造中,“乡村人不懂城里人”,“不懂城市脉络就去发展乡村”等现象更值得深思。
 
1乡村是乡村人的乡村,也是城里人的乡村
 
        从城市崛起开始,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从经济模式、组织结构、文化属性等多种层面,都长期处于一种对立割裂状态。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二者联系起来。如今的主流观点中,城市与乡村不再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而是一个难以割舍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不是让乡村更像城市,也不是逆城市化,而是两者在协调
发展中找准自己定位,成为平等的互补单元。如果说城市为社会探索一种向前的动力,那么乡村则为这种动力提供精神慰藉和稳定后方。现在的乡村,已经不是乡村人的乡村,更是城里人的乡村。城市让生活越美好,乡村就让城市越向往。这种向往,已经超越“第二居所”的概念,更上升为一种精神文化刚需。
 
        为什么当下乡村旅游发展同质化严重、为什么很多乡村旅游业态落后……诸多种种问题的根源,恰恰就是乡村人不懂城里人消费,不懂都市消费潮流,更不懂城里人为什么喜欢乡村。所以,现在谈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谈乡村,更不能关上门来治理乡村。我们必须把乡村振兴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中,融入到与都市发展共鸣的节奏中,融入到与城市消费共享用户的节奏中寻找空间。
 
2懂城市,才能共享城市资源
 
        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往往由于“不懂城里人”而无法取得经营突破。更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原住村民身上,就连很多返乡企业家和返乡青年,也表现得颇为明显。他们中很多人虽然进城生活,但由于从事工业、制造业等原因,事实上对城市消费并不熟悉,对都市年轻人的潮流更是陌生。他们返乡后打造的乡村旅游业态,往往过于追求自己儿时的情感记忆,过于讲究乡村的感觉。饭菜要追求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房子要恢复土坯泥墙,总之,乡村要杜绝一切城市化符号的东西。比如咖啡,乡村怎么能出现这种东西!
 
        这种个人烙印明显的“作品”,对于其他消费者,尤其是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城市消费者而言,几乎完全不带感。作为乡村游主流游客的80后、90后,和70后经营者之间,成长背景、生活场景、思维模式、爱好习惯、格局视野等等几乎全不一样。
 
        衣锦返乡的“新乡贤”、“新知青”以及原住民,大多都是农村出身的70后,白手起家,事业有成之后,一方面想转型追风口,另一方面意欲回报家乡。这种“衣锦还乡”的背景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对于儿时乡村、对于田园生活、对于逆城市环境的由衷喜爱。但对于出生在农村的80后、90后而言,他们对于乡村的印象,几乎都是负面的——贫穷、落后、闭塞等等。正在追逐事业的他们,心中最大的理想不是追求乡村生活,而是逃离农村,改变命运。对于出生在市区的80后、90后,他们对于乡村的概念更是模糊的。这种模糊大约就相当于我们想象朝鲜人的生活状态。习惯了都市品质生活的他们,愿意到农村去,更多是出于新鲜感和好奇,而绝非对于农耕文化、对于破门板当桌子、粗瓷大碗喝茶之类生活方式有多热衷。所以,忽略掉都市消费心理,忽略城市消费潮流、忽略年轻潮人的诉求,过于在乎“乡村情怀”,过分强调“以我为主”,经营后果可想而知。
 
3不懂城里人,就无法复活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如果不懂城里人,无法将乡村产业与城市需求建立联系,无法融入社会大分工,就无法把握乡村产业的脉络。比如很多新乡贤、新知青、新农人回乡打造生态农业。在突破传统种植技术、传统管理模式、传统营销模式上,这些人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本质上,它们仍是在农业领域打转,并没有突破农业本身属性,顶多是对传统农业的优化和升级,根本谈不上“跳出农业做农业”,更谈不上产业创新。因为只改变种植技术和管理营销模式,既无法从规模上解决产业化和品牌化问题,又无法在品控同时解决成本问题,更无法在营销上解决信任和溢价问题。新农人在解决别人的困境后,又走进自己的困境。
 
        从全球的成功案例看,像台湾“新农人”那样用三产带动一产、用文化内涵提升农产品价值、用场景体验带动在地化销售、用文创复活传统产业的操作模式,或许才是我们乡村振兴中亟待学习的产业路径。乡村振兴,首先是思维的“振兴”,就是要“打开门”做乡建,把乡村打造成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喜欢的“乡村”。只有读懂了城市,读懂了社会潮流趋势,才能共享全社会资源,才谈得上乡村振兴。
 
4乡村开发的七大要素
 
        当今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日趋强烈,而且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农家乐、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体验模式,需求日趋多元化。以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的七大要素,不论项目规模、主题定位如何,从这七个要素出发,落实到产品设计和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使乡村旅游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丰富休闲农业产品的内容,为消费者提供高品味、
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景:景观情景化。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人体外界有用信息80%以上是经视觉获取的。因此,乡村景观的构建必然是乡村旅游基本的构成要素。乡村景观的开发可分为自然风貌、乡村风情、田园风光和人文风俗四大类。而在乡村景观的开发上,可以将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乡村生活的情景,让游客感受到原滋原味的乡土气息。
 
        食:饮食个性化。在乡村旅游中,食应该超越基本的“吃”,提升为"尝"。为消费者提供"地产地销"的特色美食,从食材、调料、做法、容器、饮食环境、饮食文化传承等各方面打造不一样的"食"体验,体现鲜明的本地特色和不可带走性。放眼全球,亦有不少缺乏特色自然资源的乡村,凭借特色美食成了人们追捧的旅游地:如日本的
十胜、北京柳沟豆腐宴等。
 
        宿:住宿生态化。发展旅游必不可少的住宿,在休闲农业中应淡化住宿设施本身的功能,植入农村文化和农业特色元素,强调乡村特有的住宿体验。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项目地原有民居等资源的利用,同时善于融入木屋、房车营地等原生态、环保时尚的世界性休闲产品,旗下山语林木屋有限公司更是在业界名誉卓著的木屋建筑公司,曾成功规划设计了江苏彼岸欧陆风情木屋小镇、世界木屋博览园等有影响力的木屋工程。
 
        娱:娱乐多样化。乡村旅游要开发娱乐项目,可根据具体的开发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选择。可集中体验野外拓展、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租赁农园、儿童游玩等乡村活动,参与性强,深受游客善爱。如抓鱼、捡鸡蛋、逮鸡、斗蛐蛐、斗羊等乡村野趣项目;如民间二人转、民间演义、篝火晚会等乡村娱乐活动,如玉米迷宫、真实版愤怒的小鸟、稻草人等创意农业活动。这些轻松有趣的玩耍、嬉戏活动,对青少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很容易将成年人带回到无忧的童年时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提升游客满意度。
 
        购:商品主题化。"购"实现了农产品的直销,使乡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生产者的利润大幅度提高。而且,出游者大多都有购买体验的需求。因此,如何打造类型丰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并让游客快乐的把商品带回家,是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乡村特色旅游商品的选择开发应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掘具有市场价值的特色商品,牢牢把握旅游商品的“乡土”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乡村旅游的主题延伸出商品,是最容易引起游客共鸣的。比如说,台湾以葱闻名的三星村,仅与葱相关的美食就多达40余种,除了常见的葱油饼、青葱饺子外,还有葱根茶、葱蒜酱、香酥葱,葱蛋卷、青葱牛轧糖、青葱冰淇淋等。
 
        学:研学常态化。农耕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休闲类产品最本质的体现。农耕文明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应对其精髓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从而发挥其教育功能。从城市人需求的视角来看,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了解农业的奥秘及农村的生活方式,这种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性、互补性是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而在乡村旅游中,"学"又无处不在:如农业科普、农业生产劳动中渗透出的智慧和勤劳、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乡野幽静的学习环境等。
 
        养:康养产业化。农村是一个天然的氧吧,优美的风光,淳朴的风俗,绿色的饮食,闲适的生活让其具备了养生、养颜、养心、养性的价值。而当今雾霾成为常态天气,逃离城市、回归乡村,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西安汤峪镇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以健康农业为基础产业,充分发挥农业的养生功能,延伸出健康休闲产业,配套智慧园服务,同时以健康生态产业为保障,提出"大健康产业"发展路线,为汤峪开辟了一条产业健康化的发展道路。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规划咨询,成名于规划思想。专注于乡村振兴规划,如:“三农”问题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产业聚集区、农产品产业链等研究规划咨询服务10余年。时刻洞悉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对于乡村振兴相关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庞大的研究队伍,经手相关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近百余例,欢迎致电400-666-8495咨询!


分享到:
上一篇:湘潭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举措:建设十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下一篇: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旅游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