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四五规划专题 > 相关动态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原创  时间:2022-12-20  点击: 1783次
  通过高质量、高水准、高效益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末使东区成为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攀枝花市居民幸福美好生活乐享区、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成功转型践行区。使康养产业有效支撑引领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展示厅”。

  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人的健康、养生两个方面形成的相关产业体系。其内容主要涵盖生态、文化、运动、娱乐、旅游、医疗、养老、保健、休闲、食品等产业形态,代表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健康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进程中重要“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东区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肩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战略转型等重要使命,迫切需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是东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省委对攀枝花“3+2”新定位新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三个圈层”发展战略、做实“钒钛”“阳光”两篇文章的具体抓手;更是东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


  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攀枝花市“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攀枝花市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东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作为全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康养产业的行动纲领和基本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通过高质量、高水准、高效益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末使东区成为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攀枝花市居民幸福美好生活乐享区、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成功转型践行区。使康养产业有效支撑引领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展示厅”。


  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康养产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发展水平国内领先,将康养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东区服务业支柱产业。2025年,全区康养产业增加值突破14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0%以上。


  康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康养设施配套完善率达到100%,成为区域性康养旅游集散中心;力争建成4A级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1个,康养社区(村)全域覆盖,建成康养示范社区20个、康养示范乡村3个;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公路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0%,游客年均增长不低于10%。


  康养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加快完善医养结合、旅游康养、运动康养、居家康养和康养数字经济五大核心产业链条,康养产业从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延伸,推动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取得积极进展,卫生健康支出占财政公共预算支出〈 8%,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30%,医养结合点20个以上,康养旅居地30个以上,医养居游融合发展覆盖面大幅提升,健康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康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培育省级康养龙头企业2个以上,市级康养龙头企业5个以上;创建知名康养品牌5个以上;康养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在国际国内相关权威康养产业组织、机构、媒体对市内区域评价中,保持排位靠前。


专栏2.攀枝花市东区康养产业主要发展指标

产业

2020

2025

康养产业发展

康养产业增加值(亿元)

140以上

GDP比重(%

20以上

康养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以上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

25

医养结合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8

79.5

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

35

35.79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5.69

5.8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4

8

治未病科室标准化率(%

100

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60

≥70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

100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比例(%

100

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

80

85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

≥50

≥60

民办养老机构(个)

12

15

各类专科医院(个)

8

10

康养文旅

3A级以上景区(个)

1

2

森林康养小镇(个)

1

2

康养旅游收入(亿元)

104.03

200

康养旅游人次(人次)

440.73

800

康养运动

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人)

4.6

6

每万人拥有健身步道公里数(公里)

1.66

1.8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1.65

2.4

康养进社区、进乡村

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

95

100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升级改造(个)

6

7

康养休闲文化广场(个)

40

50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家)

5

康养环境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13.72

14.72

森林覆盖率(%

42.56

4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8.5

≥98.5

老旧小区改造面积(万平方米)

46.78

136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东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按照攀枝花市及东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总体安排,加快构建“一带三区三圈”的康养产业空间布局。


专栏3.攀枝花市东区康养产业空间布局图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一带”即滨江两岸山水景观经济带。从五十四仁和沟至两江交汇处,依托金沙江两岸山地景观优势和银江水电站建成后形成湖面景色,突出山水生态底色,因势建设微绿地、小游园、湿地景观、艺术走廊、微型展览馆、体育健身设施、特色茶馆、餐饮、书吧等设施。以滨江生态绿道骑道为纽带,串联文化创意、农事体验、养生度假、禅修静养等消费新业态,借势山水景观绿道骑道集聚人气、汇集商机,形成乡村酒店、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高品质绿道消费场景。打造滨江沿岸山水景观经济带,让市民和康养人群过上乐活生活。


  “三区”

  “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发挥智慧城区优势,以“全域康养、全民健康”为目标,依托攀枝花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医疗、养老、社区等资源,构建“1+3+N”康养服务体系,延伸康养消费链条,布局建设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产业大厦、智慧康养社区、康养特色街区、智慧医院、数字健康生态村等新型业态,实现医养全域全龄智慧连接,增加健康有效供给,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建设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放的智慧康养城区,打造全国智慧康养的典范。


  “三线建设历史文化民俗风貌区”。采取留改建相结合,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旧建新为辅。对东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方位保护,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行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对保护保留建筑进行活化利用。以东风、弄弄坪、枣子坪老工业区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深挖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印迹,提炼民俗风情,通过建筑外立面、店招商招、道路、老旧小区美化,三线文化嵌入,斑驳围墙和屋面治理,人行道铺装植绿等工程,让区域内街面房立面焕然一新。通过业态重组、融合多元创意,提升设计水平,培育各种定制化、场景化、体验式社区消费需求,重塑再现了三线建设时期南腔北调移民市井文化美景,打造成为攀枝花市乃至全国康养旅游新地标。


  “康养文旅产业创意区”。依托原市歌舞剧院、市川剧团、市群众艺术馆、市青少年宫、市图书馆、市体育场馆、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文化体育设施和专业人才,以“康养产业核心带动,文化艺术驱动,旅游服务联动”为发展思路,以“文创、研学、培训、休闲、展销”为主题,大力发展东区文旅创意产业,培育文旅创意企业,吸引文旅创意人才,提升城区艺术品位,让艺术支撑康养、让设计点亮康养。


  “三圈”

  “华山—西海岸大健康产业圈”。依托市中心医院、市中西结合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等公立私立强大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聚集优势,盘活华山、五十四片区房产、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利用西海岸片区棚改资源,做优存量和腾空区域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招商引资,全面构建“预防—诊疗—治疗—康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消费产业圈。打造更多集健康、疗养和文化消费为一体的康养特色商业消费新场景,全方位满足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幸福养老、医疗用品市场等多维度多元化消费需求。


  “炳草岗城市乐活康养生活圈”。依托炳草岗主城区生活设施齐全、文化底蕴丰厚和基础设施完善优势,通过创意、设计、打造、拆围、透绿,塑造一批景区化、景观化、可感受、可进入、可参与的高品质市井生活场景,建设区域内“乐活慢行”步道,植入智慧生活和生态美化系统,串联相关行业要素,实现区域内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的四态合一。敞开市民活动区域,打造美食活力空间;在生态提升上,通过对主要街道、建筑物及特色社区嵌入种植、立体绿化,实施多维立体改造,拓展美学展示空间;在文化植入上,通过三线文化、大工业文化、移民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植入,丰富展现形式,塑造文化艺术空间;在产业植入上,延续城市记忆,传承渡口记忆,对存量餐饮、零售业等传统业态进行整合提升改造,打造三线工业民宿、小资情调咖啡馆、桌游剧本杀场地,汉服文化交流会、室内滑雪训练场等新消费业态,满足本地老中青消费群体释放活力的商业体。引导全国特色餐饮、民宿、品牌专卖入驻,完善提升商业业态,培育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实现“食、住、旅、拍”相映生辉。


  “阿署达田园康养度假圈”。依托阿署达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实践“康养+N”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阿署达田园乡村各类要素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布局建设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立健康医养、运动休闲、生态文旅、品质生活“1+4”城市功能体系,打造阳光生态城市地标、田园康养度假胜地。


专栏4.东区滨江两岸山水景观经济带布局

攀枝花市东区“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规划


中机院立足于产业规划10余年,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现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600+专家团队,200+相关五年规划案例。如:

泰州医药高新区发改委“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共8个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十四五”规划前期13个重点研究课题
西藏昌都新区就“十四五”规划
梅州市开展“十四五”营商环境课题研究调研
南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激发民营企业市场活力的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对策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
安宁市“十四五”期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路径和举措研究
安宁市“十四五”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
......................................................................

上一篇:昆明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从11个领域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下一篇:南昌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