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报背景与政策支持
2025年,国家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特别是轻工产业等领域的改造升级,安排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这些资金旨在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促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轻工产业作为工业重点领域之一,其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可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
1、国家战略导向
轻工产业是民生消费的核心领域,国家通过《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周期长(15-30年)、投资规模大(通常单项目≥3亿元)、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轻工产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符合政策方向。
2、支持领域
智能制造:食品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家电智能工厂、造纸数字化车间等。
绿色低碳:节能设备(如高效电机、余热回收系统)、清洁生产技术(如生物降解材料、废水零排放工艺)。
高端产品:健康食品、智能家居、高附加值日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升级(如食品快检仪器、家电安全检测平台)。

二、申报要点
项目方向:轻工产业改造升级项目需聚焦于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更新为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项目应有助于推动轻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申报条件:
(一)项目符合支持方向,且为在建项目,目前完工率不高于 50%,需在2025年形成实物工作量。行业范围:食品、家电、造纸、塑料、日化等轻工细分领域,需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
(二)主要聚焦企业生产方向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且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
(三)前期手续(核准/备案、环评、用地、规划、节能、安全评价)齐备;
(四)已经获得过中央财政投资支持或申报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他领域资金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多头申报;
(五)项目应有利于推进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升,改造升级后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限制类、淘汰类目录;
(六)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单位须具备相应资质;
(七)要确保项目信息准确。申报项目的名称、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必须与项目核准(备案)、环评、能评等前期要件一致;
(八)项目资金拼盘应完整闭合,项目各渠道资金均有相应证明且相加等于总投资。
三、申报流程
了解政策要求:申报单位需详细了解国家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轻工产业改造升级的相关政策要求,包括申报条件、支持范围、资金渠道等。
准备申报材料:根据政策要求,申报单位需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备清单、技术方案、财务报表等。
提交申报材料:申报单位需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按时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查。提交过程中,需确保材料的格式和内容符合相关要求。
等待审批结果:提交申报材料后,申报单位需耐心等待相关部门的审批结果。在审批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材料的情况,申报单位需积极配合并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四、关键策略与风险防控
1、差异化竞争策略
绑定国家战略:例如食品产业项目可对接“乡村振兴”(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设备升级)。
创新模式:采用“设备租赁+产能分成”模式,降低企业初始投资压力。
2、常见否决风险
技术风险:设备选型未实现国产化突破(如高端包装机械仍依赖进口);
市场风险:新产品未签订订单协议(如智能家居产品无客户预购证明);
资金风险:企业自筹资金未到位(需提前与银行签订贷款承诺函)。
3、增效工具建议
数字化工具:使用碳排放管理软件实时监测节能效果;
政策雷达:订阅“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动态,争取叠加支持。
五、典型案例参考
某智能家电工厂升级项目
改造内容:引进AI质检机器人、5G+MES系统,建设无人仓储。
申报亮点:
设备国产化率85%(海尔、格力等供应商联合背书);
单位能耗下降35%,获工信部“绿色供应链”认证。
资金成果:获批国债资金4.5亿元,拉动地方配套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