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明确提出,2020年山西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农业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修复、大气环境改善、重大社会活动、科学开发利用云水资源等方面,形成空地协同、地域协同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格局,实现年增雨30亿立方米的目标。
会议强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需求,最大化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人工增雨、增雪、防雹,更好服务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重大活动保障等,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认真编制好省“十四五”气象发展专项规划,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装备、技术、人员能力,强化财政保障,加强部门衔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严格安全监管,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山西人工影响天气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高作业对乡镇村落的覆盖度;围绕黄河及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生态保护、海河流域上游水资源涵养、“两山”“七河”生态修复,加大力度扩展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为汾河中上游生态补水做出贡献;针对重特大干旱、森林火灾和重大社会活动等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做好应急救灾和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尝试跨区域的增雨防雹联合作业,面向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区降水类型、特性的影响分析,积极做好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