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从产业园区到产业功能区 绵阳四大变化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06-17  点击:1409
绵阳印发《关于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功能区3个,500亿级产业功能区4个。从产业园区到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将为绵阳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带来哪些变化?

  2020年初,绵阳印发《关于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的实施意见》,将产业园区这个先进制造产业的载体作为突破点,力争通过规划引领、壮大主导产业、完善功能配套等一系列工作,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专业分工合理、服务功能完备、空间结构协调、城市品质高端的产业新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功能区3个,500亿级产业功能区4个。
 
  从产业园区到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将为绵阳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带来哪些变化?
 
  园区精准定位 产业聚集发展
  绵阳各县市区共分布着9个产业园区,再加上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和绵阳科创区,全市共计12个产业园区。过去,每个园区都确定了2-3个主导产业,但普遍为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加工等大的工业类别,主业聚焦不够。产业园区发展明显存在配套服务能力不足、比较优势不突出等短板。
 
  以绵阳的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几乎在绵阳主城区的园区都有分布。这造成了力量分散,产业集聚度不高,也导致园区间招引项目雷同,容易形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杂烩格局。
 
  园区的升级之路,其实与产业升级在“同一个频率”。
  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创新产业的实施意见》中,绵阳明确了创新产业发展方向,即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这六大创新产业。同时,也对绵阳主城区的6个园区进行了创新产业“精准定位”。
 
  以绵阳高新区为例,其主攻方向就是围绕京东方项目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目前,绵阳高新区已拥有相关领域企业7家,产业链完整度得到明显提升,确保2020年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力争到2025年,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完善服务配套 拓展城市空间
  从高空俯瞰,作为游仙区80%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地,游仙高新区在地图上却是“绿油油”的。游仙高新区在引导产业集聚的同时,科学规划了大片公园、学校、社区、医院等生活配套,拥有仙山植物园、城市运动公园、东湖公园等城市休闲绿地,规划绿地面积占比约45%,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在规划初期,就对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建设,既专注产业发展,聚焦生产要素的保障配套,又突出产城一体、园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游仙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该园区二产和三产协调发展,形成了“两条腿走路”均衡发展局面。
 
  传统产业园区过于强调生产,厂房密布,周边生活配套不足,使得许多工人每天长时间通勤往返。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既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承载地,也是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生态优美的新型社区。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绵阳相关部门正在起草新的考核体系,将对园区发展指标进行细化。
 
  创新体制机制 集聚发展动力
  3月中旬,绵阳经开区发布公告,将面向全省公开选聘专业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绵阳经开区还将打破“论资排位”,在全区试点岗位聘用制,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这一创新举动,在绵阳经开区引发强烈反响。
 
  绵阳将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举措,在《关于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行产业功能区全员聘用制,打破身份、级别、地域限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可高可低的用人管理机制。
 
  绵阳还推动产业功能区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测算产业功能区发展质效,进行分类排序,对产业功能区和企业实行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产业功能区实行动态管理制度,调整退出一批发展质效不高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功能区,新增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功能区,形成能进能出的竞相发展格局。
 
  通过机制改革创新,绵阳为产业功能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吸引集聚产业发展动力,力争将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园区产业同步升级才能实现同频共振
  产业要转型升级,顺应时代发展,同样的,作为产业主要承载地的园区也需要转型升级。
 
  近年来绵阳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诸多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投产成效显著,这离不开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投入和转型升级。
 
  绵阳将园区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谋划产业园区的发展,使得创新产业的集中集聚,与园区配套完善同步推动,实现了彼此互为支持的良性互动。
 
  以游仙高新区和江油高新区为例,二者均瞄准新材料领域,但游仙高新区依托东材科技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而江油高新区则围绕攀长钢发展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游仙高新区逐渐吸引一批包括磁性材料、半导体相关产业集聚,而江油高新区则与周边特殊钢企业实现资源整合,激发出发展活力。
 
  产业升级为产业园区树立了优势和品牌。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游仙高新区结合当地科研机构,新建创新孵化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聚焦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江油高新区发起产业联盟,推动产业研发、设备共享,进一步提升在全行业影响力。
 
  园区已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承载地,而且逐渐进入创新驱动、成果转化、战略研究等领域,扮演起了行业发展推动者的角色,与产业同频发展。

 
上一篇:青县建设“四型”产业园区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下一篇:山西:结合结构调整产业规划 提高人影保障能力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