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自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行业阵痛不止 市场的整体表现都不太乐观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3-21  点击:661
自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行业阵痛不止,市场的整体表现都不太乐观,细分市场尤其是商用车板块更加惨淡。尽管国家补贴新政以及新的推荐目录已经下发,但可谓“革命尚未成功”,市场要真的火热,企业要想拿到补贴,还要跨过矗立在面前的“三座大山”。

自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行业阵痛不止 市场的整体表现都不太乐观

  自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行业阵痛不止,市场的整体表现都不太乐观,细分市场尤其是商用车板块更加惨淡。尽管国家补贴新政以及新的推荐目录已经下发,但可谓“革命尚未成功”,市场要真的火热,企业要想拿到补贴,还要跨过矗立在面前的“三座大山”。
 
  4月1日逼近 企业平台与车型检测到了哪一步?
 
  近日,有关国家监测平台的消息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因为该项规定与推荐目录联系紧密,最终也指向了补贴。
 
  据了解,车辆检测与平台检测共用一套预约系统,该预约系统可预约当日至其后十五日的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开放45个预约号码,并且每月的10日前两个工作日不接受检测工作,这就意味着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算,实际有效工作日就只有20天。总共就北理工一家监测中心,但车企有上百家、车型更不用说,有成千款,颇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意味。
 
  企业需先在监测中心完成平台与车型的检测,从提前预约—现场确认—监测中心检测—数据整理、审核及报告出具—到最后上传中机,预约、排队以及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太多,整套流程下来,短则数天,长则数月。
 
  某车企人士表示,只有通过测试,才能按这个方案做后市场的处理,而他们由于一个异常的电流超标第一次没通过,正在预约第二次,处境相当尴尬。他同时表示,国家在去年就提出“自今年1月1日起,新申报《公告》的车型都应完成车载终端--企业平台—国家平台的数据传输测试”,所以今年新车型在申报时就按照新的标准做了调整,而且数量相对少,工作量相对也小,但对市场已售车型,系统要改造才能符合数据对接,工作量相当大。
 
  随着4月1日的逼近,监测中心最新消息表示由于较多车厂近期反馈因无法取得国家标准检测预约名额导致无法完成国家相关要求,现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考虑决定增加近期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检测预约名额并临时调用工作人员进行测试、报告制作及报告上传工作以满足企业厂商的需求。
 
  并表示,此次增号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第一次新增号码,将视厂商预约情况决定是否开放第二批。该消息当然是利好,但企业只要一天没通过检测,就一天不得安心。
 
  两批推荐目录已下发 企业尤面临无车可卖的尴尬
 
  某车企销售人员直言,他们去年的车已全部售出,但今年正面临着没有上推荐目录就不能卖车的现实困境。没有推荐目录就卖不了车确实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痛点,所以,企业要跨过推荐目录这座大山,才能在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今年工信部共发布了两批推荐目录,前两批推荐目录的时间间隔还比较短,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过两批的总数不及去年第五批的量,所以未进入的企业期待更多机会,也由此出现了294批新车公示有690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申报的情况。从概率的角度来看,企业申报的越多,进入《公告》和《推荐目录》的可能性越高。
 
  电池白名单也是硬门槛 电池目录的企业更受青睐
 
  与推荐目录相呼应的电池目录是摆在电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电池目录给大家的一个感官印象就是,目录中的电池企业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对车企拿补贴都更加有保障,所以尽管没有确切的消息表明推荐目录和电池目录是否挂钩,但是动力电池企业进入目录还是显得十分有必要的,而推荐目录中的配套电池企业也反映了车企的取向,多是与电池白名单的企业合作。
 
 
  据电动汽车资源网记者了解,目前工信部共发布了四批电池目录,共有57家电池企业在列(含系统企业),但国内大小动力电池企业远不止57家,所以未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急切地希望通过新国标产品强检,以此取得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来申报进入电池目录。
 
  事实上很多电池企业被卡在检测这关,因为工信部认可的国家级检测机构只有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天津汽车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等几家机构,和上述的情况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且费用高昂。两种资源的不对等致使现在电池企业像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与地方政策,而企业对政策也是既爱又恨,因为按照国家的步调走就好比被人捏着三寸,不仅失去了主动权,还有性命之忧,但脱离政策谈市场又简直是以卵击石,企业实际也陷入两难境地。当然,国家迟早会松手,各车企与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当务之急是通过这几年的政策环境,丰满羽翼,以此摆脱对政策的依赖。
上一篇:旅游业的幸福属性也渐渐得到一些关注和研究
下一篇: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实现了新突破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