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17亚洲旅游产业年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年会以“一带一路,亚洲旅游产业新动能”为主题,聚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旅游产业投资与创新、21世纪住宿业消费升级等旅游热点问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理念和倡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空间,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与新方向,对于我国旅游业谋划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亚洲旅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王志发,上海合作组织参赞Rakhanova Minara,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Guergana Guermanoff,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副秘书长严晗,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Naeem Khan,马来西亚旅游文化部社交媒体兼对华特别事务官Tai Zee How,山西省吕梁市党委书记李正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长孟宪东、副市长周金桩,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局副局长程卫东,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邱汉琴,复兴集团副总裁钱建农,维京邮轮全球副总裁Jeff Das,腾讯政务旅游总经理舒展,深圳宝德投资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深圳中青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云,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政府事务和社区关系副总裁王燕,逸景营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等600多位来自国际组织、亚洲各国旅游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的嘉宾出席年会。
王志发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作为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旅游业,发挥了互联互通、先通先行的独特优势,开启了丝路旅游的新篇章。“一带一路”的东方智慧在于打造开放、均衡、包容、普惠、统筹协调且标本兼治的合作网络,亚洲旅游产业发展亦是如此。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方略的深入落实,必将持续地为亚洲旅游发展加油助力。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发布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旅游合作及欧洲客源市场研究》权威报告。报告从中欧旅游发展背景,欧盟来华旅游市场特征及趋势,中欧旅游合作的优势、机遇、障碍与挑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欧盟来华旅游发展新思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读。白长虹指出,中欧旅游合作与发展在未来需做到双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科研院校及智库四方联动合作。同时,他强调,针对欧盟来华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与偏好,营销推广需突出个性、贴近市场,此外还应加强服务整体品质的提升、规范目的地市场秩序,在智力支持上加大对欧盟市场的研究从而科学制定因地制宜的市场策略。中国“一带一路”和欧盟“容克计划”高度契合,具备战略对接的合作基础和政治意愿,为中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石培华作了《中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及”一带一路“倡议解读》的主题演讲。演讲从世界眼光解读中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际视野谋划“一带一路”、充满竞合的亚洲旅游如何实现共赢等三个方面展开。石培华指出,中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会为世界旅游贡献了新动能,不仅为外资带来了产业深度合作的空间,也为世界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动力。同时,他表示,充满竞合的亚洲在“一带一路”上实现共赢需加强亚洲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整合建设亚洲智慧旅游平台,合作开发亚洲精品旅游产品。
8月31日晚,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17亚洲旅游“红珊瑚”奖颁奖典礼举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Rashid Alimov、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副秘书长严晗、山西省吕梁市党委书记李正印、腾讯政务旅游总经理舒展、深圳中青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云、同程国旅集团总裁吴剑等分别获得年度产业贡献人物、年度产业创新人物奖项。此外,亚洲旅游“红珊瑚”奖还设立年度感动人物、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最受欢迎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最佳旅游小镇、最佳奢华旅行品牌、最佳旅游服务商(旅行社)、最佳旅游服务商(在线旅游品牌)等14个专项奖。
本届年会广受好评,被赞誉具有全球化的国际视野,紧扣当代经济与社会现状,会议立意高屋建瓴。据了解,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将继续同21世纪报系加强合作,共同为亚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交流平台,为亚洲及全球旅游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