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三角地区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长三角地区的G60科创走廊,再到京津冀地区的京雄科创走廊。近年来,“科创走廊”正在成为中国重要经济带的新物种,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
自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基于当前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产业格局,结合国际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创新性地提出打造“京雄科技创新走廊”、“京津冀科技创新走廊”的观点以来,引发媒体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关注,在新产业转移趋势下,打造京雄科创走廊这一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将具有何种意义?
6月22日下午,“世界科创大会”系列沙龙(一)在北京王府世纪大厦优客工场举行。与会嘉宾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模式——超级产业链下的科创走廊”主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
科创走廊发展离不开制造业升级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伟东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制造业是重要产业,为GDP增长贡献巨大。具体到京雄科创走廊的产业发展,还要从制造业开始讲起。
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中国制造业在欧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处于腹背受敌,前后夹击的尴尬状态。具体表现在,欧美国家在工业4.0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制造业目前还处在2.0后期阶段,产品结构和技术创新还处在中低端,在京津冀地区产业差异尤为明显。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欧美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在这种情况下,留给京津冀的产业发展空间并不大,产业升级是唯一路径。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针出现了。纵观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现状,北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河北则处于工业化中期,这种并列化发展现状,相对于欧美国家更加艰巨。河北地区的工业化生产,一大特点是有大量的前店后厂式小作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下,这些小作坊全部被一刀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的产业发展。
因此,在一线企业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河北如果不能抓好制造业升级,就不能很好承接来自京津的产业转移。对河北来说,在京雄产业带上进行产业存量提升是很难的,因为河北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永远跟不上北京产业升级的步伐,留不住人才。所以,河北产业升级的关键点在于,制造业要有颠覆性的发展,要在高端产业方面与北京进行链接。
京雄科创走廊沿线城市面临全新机遇
产业中国研习社创始人张五明

在雄安新区建立之前,大广高速和京港澳高速沿线城市的发展状况是被人们忽视的。这是因为,北京的城市发展方向一直在往东,西南地区曾经是被忽视的地带。在雄安新区建立后,北京与雄安之间的关系如何,两者之间的连接带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值得思考。
事实上,在京雄之间的城市带,已经形成了制造业产业带。在京港澳高速沿线的涿州、高碑店、定兴、徐水等县市的工业基础是不错的,虽然这些地区的整体产业层级偏低,但是如果放在河北和全国范围来看,这些产业基础就已经非常好了。
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县域,都在面临产业空心化和人才外流的问题,但是在京港澳沿线的这些县市,它们的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全年县域GDP的50%,而且基本上每个县市都有一两个支柱产业,并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集聚。
以定兴为例,该县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和食品加工产业企业众多,这些区域受到北京虹吸效应的影响不大,而且活得都很滋润,地方经济发展也极大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让我很意外。事实上,定兴所在的保定市,民营企业贡献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经济总量贡献率达到70%以上,这说明保定的民营经济相当活跃。
所以,这些地区的产业基础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么孱弱。当然,这些地区的问题也相当明显,比如缺少产业升级所必须的技术、资本、人才要素,面临产业升级无路可走的尴尬局面。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人们可能会在高碑店居住,有多少人会选择到这里创业呢?
那么,雄安的出现,会对京雄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带来哪些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带来了产业升级所必须的要素。
第一,是资本的流入。资本的外溢流动和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相辅相成的。在雄安这个超级城市IP的吸引下,北京的大量资本会往雄安沿线汇集。
第二,带来沿线城市的巨大变化。随着京雄之间资源流动的加快,包括交通、市政、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但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而且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包容和滋养创新要素的能力。
第三,是技术和产业升级机遇。从雄安新区规划来看,雄安将是一座科技创新的城市。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和雄安都不会发展制造业,这两个城市的制造业外溢最好的承接地就是京雄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北京和雄安的科技成果转换地就是京雄科创走廊沿线,是有创新的机会的。
此外,河北的民营企业主是有强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意愿的,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在整个中国产业经济避实就虚的背景下,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并没有把有限的利润投入到房地产和虚拟经济中,而是通过将存量利润投入到扩大企业规模,进行技术升级,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上,这让创新要素的聚集产生了现实意义。
总之,因为雄安的出现,给北京产业要素的流动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我相信走廊沿线城市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北京产业外溢来了,河北能否接得住?
籽语智库创始人宋馥李

白沟位于北京和雄安之间,其产业发展在京雄科创走廊沿线,乃至河北地区都颇具代表性。
虽然白沟将自己定位为雄安新区的北大门,但是据我的观察,很多白沟人面对雄安新区的诞生,反而会有一些惶恐的心态,因为雄安新区的巨大变化,也意味着白沟的巨大变化——如何处理好与雄安的关系,决定了包括白沟地区在内的环雄安区的未来发展。
现实情况是,尽管白沟有着不错的产业基础,但是与北京和雄安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产业落差。白沟现在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怎么“接得住”的问题。
一方面,白沟已经成功承接了北京疏解后的服装批发市场,但是在产业层面这只是浅层次的承接。另一方面,在高端产业承接方面,白沟面临很大问题。白沟的产业特点,是以箱包产业为主,作坊式加工普遍,产品以模仿为主,没有知名自主品牌。为了改变这一点,当地的龙头企业也在想尽办法引进北京的文创资源,但是文创企业和高端设计师很难离开大城市,在白沟落地。
科创走廊是基于交通的产业带,发达的交通网会为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是也存在科创资源反向向大城市流动的风险,这对以白沟为代表的京雄科创走廊沿线城市是一个新的挑战。
工业4.0离不开虚拟现实技术
优比交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王占奎

作为一家虚拟现实企业的创始人,十几年的行业经历,让我对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颇有感悟。我认为,工业4.0与工业信息化息息相关,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依托北京的科技优势,虚拟现实技术对京雄科创走廊沿线城市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外工业企业已经应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应用很成熟。国外工业企业已经普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产品三维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效能得以大大提升。
以汽车行业为例,三维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参与到从汽车设计、模拟维修、碰撞试验、产品上市到数字化营销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最直观的表现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标志、宝马等汽车厂商一款汽车从设计到下线,只需要6-9个月。国内的汽车厂商则需要2-3年,差距是很大的。
目前,国内工业企业基本处在工业1.5到工业2.0阶段,在工业信息化方面发展滞后,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内很多大企业从国外进口了最好的高端制造设备,但这些设备的应用效果并不好,发挥的效能很差。
其原因在于,国内工业企业的工业管理系统,数据都是金字塔式的往上汇聚、集中管理,然后对数据进行再分析再优化,往往要到一个流程之后了,效能十分落后。如果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数据在每一个工位的终端上实时显示,实现实时指令、实时调配等,这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
AR、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是类同的。这个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基础设施有很大关联。具体到国内工业4.0发展,需要高端传感器、云平台、大数据分析、VR、AR、移动互联网、按照需求柔性制造等这些要素的配合。
目前看来,这些基础要素正在快速发展,因此,AR和VR在工业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要避免“北京一感冒,河北就吃药”
中国民商杂志社总编辑李秀江

雄安新区成立后,北京相对封闭的产业圈层得以打通,让两者的科创资源可以在走廊通道中流通。我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河北如何发展。因为河北在发展中,更多的是被动发展。“北京一感冒,河北就吃药”成为河北产业发展的生动诠释。
科创走廊沿线地区大多处在河北境内,河北在发展中的尴尬局面,需要依靠京津冀三地的平等协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京津冀三地的协调发展,为京雄科创走廊带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