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高密市阚家镇葡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9-01  点击:1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已成为驱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备受社会各界重视。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不仅能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农产品价值,还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创收和乡村繁荣提供新路径。

本文作者系统梳理了阚家镇葡萄产业在党建引领、园区集群、农文旅融合、科技赋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深入剖析阚家镇果品质量波动、市场竞争加剧、防灾体系薄弱等现实挑战,提出拓展产业链、强化品牌营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对策,以期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模式。

阚家镇(36°24′N,119°46′E)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经济带,隶属高密市行政管辖,北距潍坊市区45km,南距高密市区15km,地处两市交界的地理枢纽位置。该区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年降水量680~720mm,无霜期210d左右,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寒冷干燥(1月均温-2.8℃),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温热多雨(7月均温26.5℃)。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冲积平原的肥沃棕壤土共同构成了葡萄种植的优质生态基底。

高密市阚家镇葡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该镇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组织模式:以基层党组织为决策核心,统筹协调土地流转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负责技术推广与市场营销,形成“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运营”的集约化管理体系;农户通过土地入股与劳务参与实现双收益。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整合了生产要素,推动葡萄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目前主导品种包括鲜食葡萄巨峰、甬优1号、阳光玫瑰和酿酒品种蓝宝石、玫瑰香。通过“园区引领+合作社示范”的发展路径,已建成丽珠源、春华秋实、奇顺源等十大特色园区,形成总面积400hm2的产业集群。2022年产业数据显示,年产量突破1.2万t,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占镇域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7.5%,带动就业3200余人,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

一、产业发展模式

1.1党支部、合作社与农户联动

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以阚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为例,通过组织30余场村民会议,深入阐释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种植的长期收益,仅用3个月便完成60hm2土地的集中流转。党支部联合农业专家开展市场调研,选定甬优1号和阳光玫瑰等高附加值品种,并配套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此外,通过对接政府部门争取200余万元农业补贴,推广农业保险覆盖率达90%,显著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当地的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议价降低农资成本15%,年节约资金超30万元;统一采购优质种苗并组织1500人次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农户种植水平。销售端与50余家批发商及商超建立合作,年电商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获得每公顷1.8万元租金,并通过劳动入股实现年均收入6万元,形成“租金+分红+工资”的多元增收模式,激发其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1.2 园区化、集群化发展

阚家镇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丽珠源、春华秋实等十大葡萄种植基地,形成覆盖全域的规模化种植格局。其中,松兴屯村丽珠源园区占地60hm2,总投资2300万元,以巨峰甬优1号和阳光玫瑰为主栽品种;阚西村春华秋实园区面积40hm2,重点培育蓝宝石、玫瑰香等特色品种。各园区依据土壤肥力、微气候差异,精准匹配适生品种,构建差异化种植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技术集成驱动集约增效。春华秋实示范园率先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单套设备可覆盖20hm2农田,通过精准调控水肥配比,实现节水30%、节肥25%,带动周边农户推广应用。品牌建设方面,十大园区协同打造“阚家葡萄”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质量标准与包装标识,并投资建设5000m3保鲜冷库及标准化分拣中心,物流成本降低18%,鲜果配送时效提升40%,形成“种植—仓储—销售”一体化运营链条,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

绿色认证赋能品质升级。全镇5个核心园区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建立从土壤到餐桌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如奇顺源园区采用太阳能杀虫灯与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6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90%;土壤定期检测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指标,灌溉水质符合GB5084-2021标准,确保果品安全优质。依托“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优势,阚家镇创新“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线上通过抖音、淘宝直播展示葡萄生长实况,吸引超50万粉丝关注;线下举办葡萄文化节、品鉴会,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品牌溢价率提升20%,为产业增值注入持续动力。

1.3“农文旅”协同共进

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阚家镇通过“农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模式,成功构建了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在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松兴屯村创新性打造丽珠源葡萄观光采摘园,形成“生产—加工—观光—体验”全产业链条。园区规划建设体现现代农业特色,3km透水混凝土观光步道贯穿园区核心景观带,20余处休憩凉亭采用生态建材建造,与葡萄藤架形成立体景观体系。在服务配套方面,园区配备采摘工具及专业指导人员,建立游客服务标准化流程,确保服务质量达到AAA级旅游景区标准。

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周边产业配套形成协同效应,30余家农家乐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食材统一供应,开发出高密炉包、葡萄叶茶等地理标志美食产品;民宿经营者完成服务技能认证,形成“田园人家”特色民宿集群,客房平均入住率达78%。游客体验设计注重沉浸式互动,开发晨间农事体验、星空观测等特色项目,使过夜游客占比提升至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塑造文化品牌与创新传播。阚家镇葡萄文化节已形成品牌化运营体系,第八届文化节实现三大创新,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创新,将高密茂腔与现代舞美技术结合,开发沉浸式非遗展演;二是参与机制创新,建立“专家评审+大众票选”双轨制品鉴体系,参与投票游客达1.2万人次;三是传播渠道创新,运用5G+VR技术实现多平台同步直播,抖音话题#阚家葡萄节播放量突破800万次。通过文化赋能,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提升至2.3亿元。

1.4 科技与人才赋能产业升级

建设智慧农业系统。丽珠源园区建成山东省首个葡萄产业物联网平台,集成三大智能系统:①精准灌溉系统,采用压力补偿式滴灌技术,实现水肥利用率达85%;②环境调控系统,基于LoRa无线传感网络,每10m布设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12项微气候参数;③生长预测系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年生长数据,实现产量预测准确率92%。

建设人才培育体系。阚家镇乡村振兴学院构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方面,开发4个模块32门标准化课程;师资建设方面,组建由6名高校教授、15名农技专家构成的导师团队;实训基地方面,建立20hm2教学示范园;认证体系方面,联合人社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

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潍坊学院葡萄研究所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创新链。在品种改良方面,运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黄海沿岸气候特点,成功选育潍阚1号新品种。经3年区域试验,该品种表现出显著优势:抗寒温度阈值达-18℃、成熟期提前23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4%。建立“研究所+示范基地+农户”三级推广体系,技术辐射面积已达866hm2,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8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2.1果品质量把控不严

部分种植者为迎合市场对大果穗的偏好,过度使用膨大剂,导致阳光玫瑰品种果粒空心、甜度下降。提前采摘现象普遍,造成葡萄外观达标但风味不足,损害品牌信誉。尽管少数园区实施精细化种植并主攻高端市场,但普通消费者对阳光玫瑰的认可度持续走低,亟需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2.2市场竞争压力大

阚家镇葡萄产业面临全国性同质化竞争格局。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达8.3万hm2,年产量突破120万t,市场供给过剩导致批发价同比下跌23%。在时间维度上,云南产区借助地理气候优势实现早熟品种提前45d上市,形成显著市场空窗期优势。在价格竞争方面,传统产区依托规模化生产(平均单户种植面积达6.7hm2)形成成本优势,单位生产成本较阚家镇低18%~22%,导致其在批发市场议价能力受限。在质量维度方面,虽然阚家镇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达19.8%,但消费者对糖酸比、果粉厚度等品质指标的认知度不足,导致产品溢价能力受限。

2.3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现有防灾设施存在系统性缺陷,灌溉系统输水效率仅58.3%(国家标准≥75%),排水泵站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低于现代农业园区要求的20年一遇标准。防霜设备覆盖率不足15%,现有熏烟装置PM2.5捕集效率仅32.7%,无法有效形成保护层。灾害预警系统存在信息延迟,气象数据空间分辨率仅5km,难以满足设施农业精准防控需求。应急资源配置呈现碎片化特征,部门间响应协调效率低,现有应急预案缺乏数字化指挥平台支撑,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亟待提升。

三、发展建议

3.1拓展产业链条

建立“3+N”深加工产品矩阵:①葡萄酒板块重点发展DOC级产品,建设年产能500t的标准化酒庄,引进旋转发酵罐等先进设备;②葡萄干加工采用FD冻干技术,开发低GI功能型产品;③浓缩汁生产应用膜分离技术,Brix值提升至70°。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实现4h内预冷处理,确保原料品质。组建由山东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参与的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①葡萄酒多酚稳态化技术,延长风味保质期至36个月;②超声波辅助浸渍工艺,缩短陈酿周期40%;③益生菌发酵果汁开发,乳酸菌活菌数≥1×109CFU/mL。通过ISO22000认证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

3.2强化品牌营销

构建“数据中台+内容工厂”双轮驱动模式:①建立消费者画像数据库,通过RFM模型实现精准营销;②打造“阚家葡萄”新媒体矩阵,形成“1个官方号+10个KOL+100个农户号”传播梯队;③开发VR云展厅,实现360°全景式产品体验。创新体验式营销,设计“葡萄生命周期”体验项目:春季开展疏花疏果研学课程,夏季组织夜间葡园音乐会,秋季举办酿酒工艺工作坊。与途牛、携程等平台合作开发农旅融合线路,实现年引流15万人次目标。建立会员制社群运营体系,通过SCRM系统提升客户终身价值。


3.3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建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部署“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①安装微型气象站(数据采集频率5min/次);②运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进行墒情监测;③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网络(密度10个/hm2)。开发灾害预测模型,集成LSTM神经网络算法,实现72h灾害预警准确率≥85%。采取工程性防御措施,实施排水系统改造工程:①主排水沟截面扩大至1.2m×1.5m,坡度调整至0.4%;②建设地下蓄水池(容量5000m3)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③安装智能卷膜机,30s内完成设施闭合。防霜系统升级为立体防控模式,结合弥雾机(雾滴直径≤50μm)与地暖管道(温度调控精度±0.5℃),形成多维防护体系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阚家镇葡萄产业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升级与业态融合,为乡村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需进一步延伸加工链条、强化品牌差异化竞争、完善防灾体系,以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吕伟、单静静、高友江)


上一篇:现代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下一篇:我国武术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问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