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预测,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当前,全国各地竞相发展低空经济,抢占经济增长新赛道,探索打造低空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2024年已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与低空配套保障四个领域。其中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是低空配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各类低空飞行器及相关设备、零部件的质量、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检测、评估和认证服务。《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明确了检验检测在航空装备中的重要性,强调要建立安全验证体系,加快试验验证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推动建立通用航空适航技术服务与符合性验证、无人机第三方检测、试验等能力,支持飞行测试、应用测试等基地建设等。本文展现了国内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服务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1 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基本状况
低空飞行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居民消费级低空飞行器主要以民用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为主,作为电子消费品在投入市场前进行产品检测认证;工业级低空飞行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空中游览等场景业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业级低空飞行器只有经过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合格,确保产品符合特定适航标准和要求后才能进入民用航空市场。
1.1 适航认证
适航认证是指对民用飞行器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和认可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适航管理条例》,民用飞行器的研发、生产及投入市场均需取得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单机适航证(AC),具体见表1。

1.2 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项目
检验检测是飞行器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在飞行器申请适航认证过程中,均需要获得中国民航局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并出具试验检测合格证书。2024年6月1日起实施的GB 42590-202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是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首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17条与无人驾驶飞行器安全性相关的核心指标要求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对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是对低空飞行器的各项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旨在确保飞行器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符合适航法规和标准,保障飞行安全,通常涉及表2中的具体项目。

表 2 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项目
1.3 各地开展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状况
2020年5月21日,中国民航局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鼓励先行先试,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示范工作,先后批准了两批共20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和试验区,开展无人机运行安全及风险评估、系统功能检验检测分析、适航审定技术及符合性验证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依托航空试验基地和试验区,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e谷无人系统检测中心、上海市金山区华东无人机适航审定检测研究中心、广东省深圳市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省南京市无人机基地、陕西省榆林市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河南省安阳市河南省无人机质量检验中心、四川省绵阳市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试验测试中心、江西省赣州市中国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等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项目布局建设,面向产业链上、中游提供检验检测服务。
另外,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建设了国家级低空飞行测试验证基地,打造集无人机功能、质量和安全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测试实验室;青海省刚察县规划建设了国内首个高原无人机系统检测中心,探索无人机高原试验区建设;浙江省台州市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技术资源力量,筹建全国首个国家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
1.4 开展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的机构
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检验检测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第三方机构在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确保飞行器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上提供专业服务。随着《民用无人驾驶飞行器系统安全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和实施,检验检测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成为第三方机构重要的业务布局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项目与电子电器、新能源等检测项目有一定重合度,部分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也在不断拓展检验检测范围,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 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催生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行业的兴起,这一新兴领域虽然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支撑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法规不完善、能力与需求不匹配、基础设施不足等挑战。正视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行业的健康成长和技术创新。
2.1 法规标准尚不完善
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法规标准体系、安全监管手段都需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机构依赖于检验检测制度规范和标准从事检验检测活动,行业监管机构和领军企业在实施规范和标准制定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以适应低空经济发展,但目前在某些具体的低空飞行器、基础设施、软件通信等方面标准仍有待明确。低空飞行器与新能源汽车的业务基础及检验检测项目具有一定相似性,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法规管理和标准相对完善,低空领域可参照新能源领域完善其法规标准体系。
2.2 需求与能力不匹配
由于低空经济的巨大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全国各地都在抢占新赛道,众多企业开展低空飞行器的研发、制造,因此产生大量的适航审定、试运行评估等服务需求。目前,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承担民用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工作,下辖上海、沈阳、西安、江西、广州、成都6个分中心,但旺盛的适航审定需求与相对有限的审查资源之间较难匹配,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大多处于低空业务的开拓期,技术积累、人员专业素质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业务发展,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低空检测的特点及技术需求,加大项目开发投入,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在安全性方面的标准要求高于传统检验检测行业,特别是试飞验证活动需要较高标准的场地条件及严格的安全要求,同时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项目中对检测设备的精密度要求较高,场地建设和设备购置投入规模较大,形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目前,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场地等基础设施主要依托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联合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共同打造,存在部分重复建设问题,而第三方检测机构受限于资金壁垒,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开拓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板块,并布局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总体来看,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不足,需要区域间整体协同谋划、科学布局、突出优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者:郭坤 崔爱英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