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政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9-27  点击:1242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快先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应用,提升数字产业基础能力和规模,针对性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集群发展质量,积极创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生态,持续完善融合发展环境。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快先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应用,提升数字产业基础能力和规模,针对性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集群发展质量,积极创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生态,持续完善融合发展环境。


(一)适度超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

1.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打造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能源优势区域张家口、承德等地布局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数据中心,在廊坊、石家庄等有区位和网络建设优势的地区布局低时延、 高带宽业务为主的数据中心,满足抵近一线、高频实时交互业务需求。在数据中心集群以外地区建设边缘计算中心, 满足低时延应用需求, 推动“云、边、端”设施协同有序发展。行业主管部门整合行业大数据中心,高效汇聚行业数据。

2.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与电网、铁路、公路、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协调建设,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实现同步化,探索构建协同共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 提升工业互联网设施能力,支持钢铁、石化、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工业企业新建或改造企业内网,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3.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 加快“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园区数字新基建,实现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 打造智慧园区,园区管理和服务进行数字化优化,打造数字工厂、数字车间。 围绕园区产业定位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生产、销售、物流各环节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建成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区。

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政策建议

(二)重点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能力和规模

现代通信产业:突破核心关键领域,以通信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等产业为着力点,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保定新能源与电力电子产业集群、石家庄光电与导航产业集群、廊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沧州线路板和元器件产业集群等。围绕下一代互联网改造升级和大规模商用,发展信息网络设备和信息终端产品。 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提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能力。


新型显示产业:以石家庄、廊坊为中心,加快发展新型显示全产业链条。加快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研发,推进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叠屏、大尺寸AMOLED面板、微缩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全面屏等研发及产业化。 培育引进手机、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骨干企业,补齐整机短板。 发展新型显示材料等核心配套产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秦皇岛、廊坊、石家庄为中心,发展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 开发面向制造业关键环节工业App,构建工业App标准体系;发展面向行业数据分析、交易、监测预警等平台类软件,培育平台化产业生态;研发智能感知、新型人机交互等嵌入式软件。打造秦皇岛软件新城,建设雄安新区国家网络安全研发基地、唐山工控软件产业基地等。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和数字化转型一体化应用方案服务商。


大数据产业:打造雄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引领区,建设石家庄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张家口新能源大数据示范区、承德旅游大数据示范区、秦皇岛健康大数据示范区、廊坊金融物流遥感大数据示范区。发展工业大数据,围绕钢铁、石化、轻工等重点领域开发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引培数据开发企业,完善大数据产业生态。


前沿产业:依托保定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依托省内汽车龙头企业,发展面向汽车电子控制、车载导航、高端传感器、无人驾驶及智能计算平台和车联网信息服务等。依托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 发展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设备。 依托雄安发展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


(三)加快传统制造产业数智化转型

1.推进制造智能化改造。 突破一批先进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共性关键智能制造技术,突破高端智能技术装备[7]。开展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智能化项目,全面推广“智能工厂”模式,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实现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提升全流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进数字化协同研发、网络化控制、自动化物流等系统应用。

2.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 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企业在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领域合作。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实现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匹配。 探索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全球制造等生产模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生产周期。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作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 建设柔性供应链系统,优化产业链库存。


3.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全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重点行业和地区全覆盖,推动行业、区域平台与企业级、专业型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融合应用,培育5G全连接工厂。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遴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体验和推广中心。


4.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 推广云平台应用,建设制造业特色云平台,鼓励应用国家级行业云服务。 支持公共或第三方工业云平台在线服务集成,鼓励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云服务[8],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力度,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 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围绕重点行业和环节实现工业云服务内容和模式创新。


5.创建数智化转型生态格局。 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制造业企业数据资源融合创新,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平台”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建立产业集群数据分享平台。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试点示范企业帮扶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提高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 聚集整合一批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生态合作伙伴。


(四)完善发展环境

建设数据治理体系。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数据汇交、开放、流通、交易机制,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 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鼓励建设行业性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探索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审核机制和评价机制。


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创新平台,以雄安新区为核心,以石保廊创新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加强创新资源聚集和培育,争取国家实验室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 优化创新生态,推行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探索建立容错保护机制,扶持为产学研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


推行人才“外引内培”。 制定人才目录,针对性开展引才工作,鼓励有项目、有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在河北创业创新。把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机遇,探索高端人才资源共享。 完善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强化省内高校相关学科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


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平台经济,引培平台型企业,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有序发展共享经济,探索生产设备共享、产能共享、创新资源共享等,建设中试基地、共享智能制造中心等。(作者:李苒)



上一篇:美的与海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下一篇: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