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区级层面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探索——以成都市成华区为例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1-30  点击:962
区级层面城市更新对于构建完善的城市更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以成都市成华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在区级发展战略目标的统筹指引下,探讨了新时期城市更新的方法和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目前我国城市更新实践一般从市级全域统筹和更新单元实施两个维度展开,缺乏区级层面的有效传导,因此容易出现与各区实情无法精确匹配,与各区发展意志无法实时互动的情况,造成公共利益隐性流失。认为区级层面城市更新对于构建完善的城市更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以成都市成华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在区级发展战略目标的统筹指引下,探讨了新时期城市更新的方法和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成华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公园城市建设领先区、西部门户枢纽活力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典范区五大战略目标。基于此,制定了适配成华区战略目标的三大城市更新策略,以衔接全市有机更新政策和更新单元规划实施,通过规划传导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图2)。

3成华区城市更新实证探索

图2 成华区五大战略目标与三大更新策略


一、以功能形象的全面跃升,凸显“双城记”枢纽门户价值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一极两中心两地”的战略目标,双向直连的基础设施是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的“四高四铁”区域大通道中,有“三高四铁”(包括成渝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成遂渝高速公路及成渝客专、成遂渝高速铁路、成渝中线、成渝铁路)均始发成华区,成华区门户功能和形态的塑造成为成都极核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站城一体”的理念推动双枢纽地区更新提能,同时加强轴线通道景观和形态的塑造是凸显门户价值重要举措。


1.1 以双枢纽功能全面起势,共筑开放合作新窗口

成都东站枢纽经济区现状建设以住宅配套为主,发挥“枢纽+”核心价值的商业商务功能建成度不足15%。随着双城经济圈的起势,应加快构筑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3+1+2”产业体系,以商务服务、商旅会务、精品商贸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植入总部办公、跨境电商、商务会务等功能,以医疗康养产业为特色,植入康复医疗、专业体检等功能,以文化创意、旅游服务为配套产业,植入文创体验、旅游综合服务等功能,聚合高能级要素集群。通过“公园+”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实现“门对门”的直连服务,使东站区域由交通集散功能主导向区域瞩目的枢纽经济功能区转变,成为地区紧密合作关系的桥头堡。


成都北站枢纽经济区目前已进入整体更新改造提升的关键阶段,但商业贸易、商务办公、文化会展等枢纽功能主要布局于站点南侧,站点北侧成华区尚未布局枢纽功能,成华区应抢抓枢纽改造提升的“窗口期”,构筑南北均衡的一体化区域,避免形成“灯下黑”的现象。结合综合换乘枢纽打造站北商业商务集群,结合升仙湖打造片区商业中心,共同锚定成华北站枢纽门户格局。依托站北公交、长途、轨道综合换乘枢纽,以站城一体的开发模式,植入高端精品酒店、甲级写字楼、时尚精品店等功能,通过旅游集散和高品质商业商务来驻留流量;充分利用升仙湖及其周边开敞空间,打造环湖商业商务带,植入临湖特色体验商业街、高品质办公、创意孵化园区等功能,提供高品质的商务办公和公园般的购物环境。


1.2 以双大门形象重点提升,彰显公园门户新形态

成华区作为成都老城的东门户和北门户,入城轴线通道景观和形态的塑造是城市更新的重点。依托贯穿南北的中环路植入商务旅游功能,更新提升沿线昭觉寺、二仙桥、多宝寺和东客站四大簇群;利用衔接东西的成华大道轴线,结合已有建设基础,通过文化创意赋能,提升沿线猛追湾、东郊记忆、理工大和龙潭簇群。


在此基础上,以入城通道沿线绿化建筑景观提升为重点,展示双大门的公园城市门户形象。依托入城铁路沿线铁路隔离带打造为多彩绿丝带,缝合城市空间,营造大尺度公园绿境,向来者展示高铁“窗外绿境一路伴行”的大美景观形态。结合川陕路(北大门)和成渝高速、成洛大道、成南高速(东大门)4条入城道路,通过标志性建筑律动、建筑风貌整治、提升绿化水平、未出让土地增加退距、高架道路景观提升等手法,成为近距离感知公园城市的“最美入城路”。综上所述,新增地标建筑12处,围墙改造4处、立面整治11处、公园景观营造21处等具体更新节点。


二、以文商旅园的深度融合,凸显“公园+”创新营城模式

成华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熊猫文化和工业文明的独特空间标识,过去“东调”“北改”“中优”带来了空间和城市环境的重大跃升。空间支撑与气质符合形成优势效益叠加,因此以潮玩为主题,通过文艺范吸引年轻人,有利于破除成华区老工业基地老龄化的困境,是发挥成华优势资源,激发成华活力的关键触媒。


2.1构建以潮玩为主题,“公园+”为总领的新时代成华模式

成华区丰富的文商旅资源和大量商业商务用地都围绕18个大型公园周边分布,如熊猫星球、青龙动漫街区、合信K101等,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因此,成华区以“公园+”为统领,有利于融合周边商业商务用地、特色文旅资源、重大潮玩项目和特色街道,走出成华区“公园+文商旅”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潮玩商圈+特色街巷+三级公园体系”,实现“城绿无缝交融、潮玩内外皆宜”的全域潮玩目标。


2.2以”公园+文商旅”深度融合,擦亮潮玩成华的金字招牌

(1)结合商业集聚区和中心体系结构,规划”市级副中心—片区级—组团级—社区级”四级消费空间体系,按照“公园+”的建设模式,推动用地“彩绿搭配”,结合大型公园重点建设九大潮玩商圈,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结合公园街道打造11条特色街巷。根据现状路网结构,沿城市道路每隔100m选取一处视角照片采样点,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手段获取采样点4个方向的百度全景静态图片,并借助OpenCV图像处理库,计算各个样点绿视率,按路段计算得到个街道的现状绿视率。选择其中绿视率不低于30%的街道作为公园街道选择的基础条件,筛选打造67条公园街道。


以此为载体,深挖成华区丰富的特色生活空间和文旅资源,精准识别特色资源富集区,因地制宜地将文化、生活、情感和场景通过特色街巷集中呈现。打造新华坊特色街巷、东郊艺术街巷、地勘路咖啡文化产业街等11条特色街,营造近悦远来、巴适安逸的市井烟火气。针对特色街巷开展街道一体化设计,在特色街巷中建设具有蜀都味、主题性的街巷风貌景观,植入可参与、可游玩的街道设施小品,引导具备烟火气的沿街业态及功能,实现特色街巷风貌景观、设施小品、沿街业态及功能的更新与提升。


2.3以融入生活的三级公园体系,推进潮玩成华的多级渗入

以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开敞空间整合,结合不同生态空间的要素形态,整合周边服务设施要素资源,植入潮玩文化理念,形成成华区潮玩公园体系,实现生态空间价值与城市文化休闲服务的有机融合。打造夜游锦江带、活力沙河带和铁线绿丝带,以三带串联全域;打造3类18个主题专类公园,包含6处潮玩运动公园、7处潮人创意公园和5处潮流耍家公园,塑造片区潮玩中心;以N个融入潮玩设施的社区公园,实现潮玩走进社区。


三、以业居双宜的持续进阶,凸显“新成华”高位发展力度

3.1建设创新引领,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

结合成都市域三级科创空间体系,在成华区打造“两圈三片”科创空间,其中“两圈”指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和环成都理工知识经济圈,“三片”指龙潭智能制造高品质科创空间、东郊影视音乐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熊猫文旅创意高品质科创空间,塑造成华科创走廊。如在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打造上,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沿沙河梳理出约20hm2科创空间,形成以微电子与电子元器、通讯与互联网、软件与云计算、生物电子、智能硬件等在内的“科大产业园”,通过招引相关产业功能区头部企业入驻,扭转“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实困境,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


3.2建设多圈融合、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提升精细化“公园+”配套服务。自“中优”以来,成华区公服配套实施率显著提升,由2017年的48%提升至2021年的80%,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精准供给,积极融合“公交圈”“公园圈”“商业圈”“文化圈”,形成以市民需求为中心的“多圈合一”公园社区生活圈。


四、以城市更新单元落实三大更新策略

为促进区级战略目标实现,成华区以三大城市更新策略为引导(图13),识别出门户枢纽及沿线、大型公园周边、高校周边、产业功能区等区域的24处老旧居住社区、18处低效工业仓储区、2处低效商业区和6处疏解非核心功能共50个重要城市更新单元,每个更新单元的面积控制为0.5~2km2。

3成华区城市更新实证探索

结束语

城市更新过程是对既定关系的改变或重建,不同城图13基于三大更新策略的更新单元划定图市乃至同一个城市不同城区之间都是特殊的个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多将关注点放在宏观层面的统筹和微观层面的实施,对中观层面城区更新路径的思考相对较少。本文认为中观层面城区更新规划具备承上启下的传导价值、契合发展意志的统筹价值和保障公共利益的协调价值,对于构建完善的城市更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以成都市成华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在区级发展战略目标的统筹指引下,制定了三大更新策略,并给出了最优更新空间的判定结果,以进一步凸显城区的价值和内涵。(作者:李波, 程之浩, 高菲)



上一篇:滇池环境硬约束下流域村庄产业布局和重构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海马产业现状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