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低碳转型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将得到大规模发展,但其波动性、间歇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征会加大电力系统实现实时平衡的难度。储能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时造成的波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稳定接入电网。因此,储能产业已经成为能源低碳转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如下:

一、能源低碳转型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被广泛认为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措施。③这些举措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投资保障,促进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市场。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在不断增长,但可再生能源发展同时也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网络规划和输电能力不足、项目融资和成本压力等方面。
1.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201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④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与传统的基于化石燃料的发电系统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接入和消纳更为复杂。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日益凸显。
2.网络规划和输电能力不足。可再生能源发电通常集中在资源丰富地区,而能源需求较大地区往往与可再生能源集中区域相距较远。由于电网输电线路的建设和升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我国电网建设进程滞后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传输和消纳。以“三北” 地区为例,该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本地电力市场的消纳能力有限。同时,受限于电网跨区域的远距离输电能力,导致“三北”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尤为突出。
3.项目融资和成本压力。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逐渐退坡,市场化机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逐渐下降,但仍面临融资和成本压力。②尤其是光伏和风电项目的建设和投资规模较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此外,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和政府补贴政策的变化也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储能产业概述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的推进,储能产业逐渐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涵盖储能系统设备制造领域,中游包括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下游则主要是储能系统运营。
储能产业链上游是储能系统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储能电池系统设备制造和抽水蓄能设备制造。储能电池系统设备主要包括储能电池组、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等。其中,储能电池组是储能电池系统最核心的设备,约占系统成本的60%。另外,储能变流器作为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重要装置,负责控制充放电过程,约占系统成本的15%。③近年来,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储能变流器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总体来看,我国的储能电池系统设备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存在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相比之下,抽水蓄能设备制造领域竞争较为激烈。抽水蓄能设备主要包括水轮发电机组、高压电气设备、静止变频器等。
储能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商在中游环节负责将各种储能设备、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目前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商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此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涵盖电站设计、工程建设、安装调试等环节。储能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储能系统运营,涵盖了储能电池系统和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管理。储能运营商负责储能系统和电站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运行。具体而言,储能运营商不仅需要负责储能设备的监控、性能优化等工作,同时,他们还需要与电力市场进行互动,参与能源交易和市场运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系统灵活性的最大化。
三、储能产业在能源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与地位
储能产业在能源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与地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储能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系统引入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首先,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输出受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将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储能系统相结合,可以使得可再生能源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能源市场的需求,并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其次,储能系统还可以提供快速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储能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以应对突发的能源需求。这种快速响应能力使得可再生能源系统具备了可与传统能源系统相媲美的可调度性,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最后,通过在关键节点部署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平滑电力波动,降低电网负荷峰值,以便应对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供应。
二是储能有助于提高能源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首先,传统能源系统依赖于大型发电厂的能源供应,并通过输配网络将电力分发给用户。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引入,其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给能源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储能系统可以缓解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并提高能源网络的稳定性。①其次,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使得能源系统可以及时响应电网负荷的变化,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出,减少负荷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最后,传统的能源系统通常没有足够的备用能源来弥补供应中断或不稳定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整个能源系统可能会面临崩溃。而储能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能源存储和释放方式,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快速响应能源需求的变化,以应对突发的能源需求或设备故障。
三是储能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首先,储能系统的可扩展性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提供了支持。②储能系统作为一个可调节的能源存储系统,使得可再生能源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能源需求的波动。其次,新型储能技术的出现,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等,提升了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和效率,从而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③最后,通过储能系统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这种稳定的能源供应有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风险,这为政府、能源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动力。
四是储能有助于支持去中心化能源系统的建设。首先,将分布式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局部能源供应和管理。其次,储能系统还可以增强能源系统的韧性。去中心化能源系统通过利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可以在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迅速调整能源供应。另外,除了技术方面的优势,储能系统的应用还具有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减少对传输线路和基础设施的需求,降低能源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作者:林伯强 谢永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