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T 是指影响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其中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 是技术(Technology)。我国风能产业国际化发展环境分析,主要基于 PEST 方法进行风能产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分析。

1. 政治环境分析
(1)化石能源是目前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如今已有190多个国家成为缔约方),这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 1 个基本框架,也是世界上第 1 个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逐步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积极探索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2)金融危机过后,国际社会发生了复杂性改变,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格局和多变投资贸易规则调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美国政府转嫁危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已开始实施,而欧元前景暗淡无光,紧缩财政与刺激经济的分歧在各国频频现身,再加上选举导致的政策多变,欧盟经济改善措施依然无落脚之地。海外金融体制遭受重创、经济持续低迷,各国政府对风能产业的欢迎态度,均为我国风能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机会。
(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世界各国纷纷响应,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支持倡导并参与到了“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建立和加强了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
(4)随着全球发展风能产业共识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加快发展风能产业的目标和措施,美国提出到 2030 年,全球超过 20%电量的来源为风能,已有众多国家将风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能源。我国《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超过 2.1 亿千瓦,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 亿千瓦时。因此随着各国新能源规划目标的日益明确以及具体支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国际市场对风能产业的需求与日俱增。
2. 经济环境分析
(1)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风电发展一直以超预期的发展速度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的新能源地位,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保持着年均20%的增长,风能在全球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欧洲新增装机中,21世纪以来,风电占据了30%的比例;对于美国新增装机,2007年之后,风电占据 33%的比例;而在丹麦、德国和西班牙,2015 年 3 个国家的风电占比分别为 42%、13%和 19%,风电已成为部分国家新增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风能发电开发以来,世界各国的风能发电技术在不断更新,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技术的改进及规模的扩展降低了风电开发成本,在过去5年内,风电开发成本大约降低了 30%。成本的降低使得风能发电的经济效益逐步体现,未来风电开发可应用空间巨大。
(3)树立绿色友好国家形象和能源需求多元化的战略需求是全球风电市场增长的源动力。风机制造业已经形成全球化发展的格局,风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是全球化、国际化的竞争。名列全球十强的风机制造商,除中国的金风、华锐和美国的通用电气(GE)外,其余风机制造商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均大于在本土市场的销售额。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Vestas)公司已进入超过76个国家的市场,在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生产基地。
(4)产业政策在促进和保障风能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电价优惠政策、出口援助项目、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风电发展特许权政策、绿色电价政策、积极改善风电并网等多种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对风力发电项目进行投资,降低风能产业投资风险,为风能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 社会环境分析
(1)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仍以石油为主,若能源消费结构保持不变,能源危机必将提前发生。伴随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并竭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截止 2015 年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了4.32亿千瓦,其范围包含了一百多个多家和地区。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全球风电装机新增2.38亿千瓦,年均增长17%,风电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发展风能产业对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共识。据测算,平均每装一台单容量为1MW的风能发电机,每年可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 吨二氧化氮。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完成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减排量额度,对发展风能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认可,全球风电装机规模不断增大,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也不断扩大,海上风电也发展迅速。
(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对电力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地区的需求,风力发电不但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如在边远的草原牧区、在边防海岛等特殊地域,人口稀少,电网因成本高不易到达,小型风力发电机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光电联合使用,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等的用电要求。
(4)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而稳定的新能源,在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今天,风力发电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和资源有效性。风能发电具有独特的有点,即其环境效益,风能发电能过程中未排放有害气体,未产生有害废弃物,对居民不会产生有害影响。风能丰富的地方往往是荒滩或山地,虽然风能发电厂会占据广阔面积的土地,但是风电机基础实际使用面积很小,并不会对农作物或者牧场产生严重影响,建设风电场也同时开发了旅游资源。
4. 技术环境分析
(1)近20多年来,德国、美国、丹麦,以及我国等国家纷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可以商业运营的风力发电机组,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风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高,风电场信息化、大数据等运维管理技术不断提升,世界各国风能可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 98%,风能利用系数超了 40%。
(2)作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可持续再生能源,风能发电在世界各地具有广泛应用及研究。仅 2011-2015 年的四年期间,世界风电装机就增加了 2.38 亿千瓦,平均年增长率为 17%,是这四年内装机容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可持续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近年来,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呈现不断增大趋势,为适应不同风能资源条件下大规模开发和风能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
(3)技术和产品创新是风能产业持续发展和保持领先地位的基本动力,风能产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技术效益。风能产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很关键,世界各国风电设备企业结合风电市场开发的需求和特点,围绕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和解决关键零部件质量问题,不断的推进风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各跨国风电企业也积极推进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
(4)风电机组的技术特征和风电市场的政策敏感性要求风机制造企业拥有多元化的市场空间,以维持稳定和持续的业务增长。这一行业特点决定了风机整机厂商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风机整机厂商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的资本、技术、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才能真正达到国际领先企业管理和研发水平,进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作者:杨金龙、牟新娣、 刘晓亭、董纪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