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数字经济人才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常州建立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收集资料数据和调阅资料,上一节介绍了目前已经建成使用或投资运营前景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本章节介绍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思路、规划与依据,以供参考。
目前,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方兴未艾。“十四五”时期,常州顺应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大力统筹推进现代化城市经济和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坚持稳步推进的方针,解决发展问题、加快转型、优质发展。与此同时,社会方面也有各种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数字经济竞合、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常州乃至全国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依托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和优势企业,建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仅是促进常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和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定位
1.1 战略定位
近几年,常州市依靠技术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因此,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要切实立足常州,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还要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行业整体发展,为实施国家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从园区的长远规划来看,产业园应紧扣素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打造贯通技能人才成长全过程的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产业链,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体系,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坚持“三年建设、两年提升”的总思路,以“立足常州并逐步扩展至周边地市、服务江苏、对接长三角、辐射全国、放眼全球”为战略定位。
1.2 功能定位
从政府规划来看,目前常州市的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所应具有的功能如下:
一是集聚产业和人才。结合当地支柱产业与市场情况,积极吸纳优质企业进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逐步推动更多上下游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形成多层次、全范围、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着力推进产业聚集,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区域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引智服务平台。
二是拓展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兴起,综合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结构,整合现有资源、扩大服务领域、研发服务产品。加快完善智慧园区建设,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
三是孵化企业。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租金减免、绩效奖励、人才举荐、品牌扶持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各种组织机构进入园区,有效对接园区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助推业务发展。
四是培育市场。打造信息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引导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企业产品和“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建立系统、完善的HR服务平台。
二、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布局
2.1 发展模式规划
常州是我国长三角地区腹心城市之一,连续多年经济始终稳定增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服务业也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不能盲目一步到位,常州的产业基础雄厚,可以采用“一核两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即以全市创新之核的常州科技街为核心园区,以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这两大即将迈入全国高新区先进行列的市级高新区为产业园区,形成强大的创新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力。多园是指全域布局溧阳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多个高新区。其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常州市几何中心,是常州市“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主阵地。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区位,建设分园,在不同的园区建立适合各自发展的模式,发挥常州市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优势,打造特色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常州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效支撑(见图1)。
2.2 产业链布局
常州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稳居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列,“三位一体”的工业发展成效显著,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常州市创新驱动效应更加明显,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培育园区内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体协调发展、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在全市区域内逐步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条。加强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工作,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
核心园区对分园区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效果。各分园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或模式相结合,实现了人力资源机构信息共用共享。在核心园区与分园之间搭建桥梁——智慧信息产业园,使其达到有效的统一与协调。
2.3 运营管理规划
目前,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不高,可以参考“政府引领,市场化运营”的数字化园区运营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资本市场的产物,运作也主要是靠市场,政府重点要做的就是搭建好平台,弱化“办事业”方面的职能,主要以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主,通过成立管委会形成管理主体,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核两区多园”的整体发展态势,对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布局、政策标准等相关分园活动实行统一规划和领导。
三、常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方向
3.1 人才培育引领发展方向
当前,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企业缺乏适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高端专业复合型人才。一是企业应落实“引、育、用、留、储”,持续加大园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行业人才,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认定机制;二是政府应紧密聚焦数字经济人才政策,以人才激发园区创新活力,以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将产业园打造成集聚地方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引智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一流人才高地。
3.2 业务创新驱动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发现,常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业务较为单一,产业园需要推广“互联网+”,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态,整合云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再将它们与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或模式相结合,实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高效协同和人力资源机构信息共用共享,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融合发展。
3.3 国际化定位助推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要逐步建立合作交流共享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国际化定位促进发展。一方面,通过放宽投资市场和准入标准,搭建产业园与国际人力资源、引才机构的对接平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提高园区内人力资源服务的总体质量,接轨相关国际标准,满足国内外对人力资源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开展高质量的海外人力资源服务,使产业园成为人力资源服务对外合作的信息枢纽和合作枢纽。(作者:翟晨羽 王全纲 贺晓东 刘嘉译)

图1 常州市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