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新时代开发区产业规划方法论的分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4-03  点击:1505
文章通过梳理近些年学者对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产业规划的一般方法,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新视角、新思路、新观点,丰富产业规划的方法论研究,为其他开发区的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文章通过梳理近些年学者对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产业规划的一般方法,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新视角、新思路、新观点,丰富产业规划的方法论研究,为其他开发区的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1 开发区的含义

  当前学术界对开发区尚未有一个标准界定。厉无畏等认为开发区是经政府科学规划论证和严格审批、实行特殊体制和特殊政策的开放开发区域。张林兵认为开发区指由政府或企业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产业实体进驻的有一定规模的区位环境。刘瑾等认为开发区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基地,是崭新的城市空间和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级核。卫云婷认为开发区是指在一些知识技术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由各级政府批准设立而建设的发展高新技术的科技工业园区。张文涛等认为开发区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设立的产业工业园区。可以看出,虽然定义不一,但都表现出开发区具有区域性、经济性、规划性、政策性等特点。


  开发区设立之初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跃升。长久以来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是传统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发区不能只是功能单一的产业孤岛,而是要与城市的整体建设融为一体。传统开发区出现的生产功能单一、转型升级受阻、城市功能不完善、土地产出效益低、生产生活配套不足、人才能级无法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当代的产业规划要站在更高的定位进行谋划和编制。


  2 产业规划的一般方法

  截至目前,开发区产业规划编制尚未形成一个统一严格的规划通则。国内学者根据自身对若干规划成果的梳理分析总结出一些基本程序。杨淑俐、张林兵认为开发区产业规划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发展条件、总体战略、产业布局四个阶段。张文涛等提出产业规划的一般方法包括环境分析、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不同学者的总结虽略有差异,但内容大致相同。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规划成果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开发区产业规划的一般方法大致可分为环境分析、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功能布局、政策保障五个部分。


  环境分析是产业规划的基础,其中外部环境分析是从国际、国内、区域等多尺度对政策背景进行解读,对相关规划进行研究,旨在指明开发区的上位指引与发展需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部环境分析是对开发区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经济状况、人才基础等方面的概括和评估,旨在分析开发区现有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未来的方向与重点。


  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功能布局是基于对开发区内外环境的充分把握,是整个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旨在立足于自身优势和区域分工两个层面提出功能发展定位;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产业结构、产业链、区域分工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操作策略;依据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原则,明确开发区总体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划分产业类型分区,提出项目业态配比建议。


  政策保障是产业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部分。为保障开发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同步完善土地开发利用、人才引进管理、载体和平台建设、企业和园区培育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人才、企业、产业在开发区落地生根,开发区经济发展才能生生不息。


  3 产业规划的理论基础

  科学的产业规划依赖于夯实的理论基础。目前学者们常用的理论主要包括发展阶段理论、产业结构演化理论、全球化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分工理论、梯度转移理论、中心地理论、主导产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区位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


  除以上重要理论外,笔者认为还可将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理论、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成果和思想融入当代开发区产业规划的成果中。新城市主义强调公共领域建设的重要性,有助于解决开发区“有产无城”的问题;精明增长理论强调从政府层面指导规划,可引导开发区单元重构、用地再开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开发建设成本以更好地获得效益;生态城市理论强调在维护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找到平衡点,保证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思潮的更新和规划理论的发展,产业规划基础理论体系将不断丰富完善。保持对基础理论体系高度的敏感性,才能让产业规划与时俱进。同时,每种理论都有其适应范围,应根据不同开发区的社会经济特征和产业发展差异选择相适应的理论指导,使得产业规划与理论选择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良好互动。


  4 “可能性、可行性”交互模式

  为提高产业规划目标定位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学者们对产业规划的模式与方法不断进行积极探索,目前较多采用“可能性、可行性”交互的实操模式。通过可能性筛选出最可能发展的产业类别,提供最大的选择框架,通过可行性对框架中的每一可能产业进行甄别,比选出符合开发区实际需要的产业。具体而言,可能性筛选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问题导向式研究法、目标导向式研究法和特质导向式研究法;可行性评估则用由基础条件、产业属性、资源供给、竞争威胁和市场因素构成的“五力”模型来分析。笔者认为“可能性、可行性”交互模式是目前业界较为创新的方法,在实操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随着规划的深入该模式略有不足。在构建可行性评估的“五力”模型时只注重竞争的因素,对区域的协同合作考虑不足,因此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此模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具体内容如图 1 所示。

新时代开发区产业规划方法论的分析

图1 “可能性、可行性”交互模式作用机制


  5 比较分析方法

  要充分考虑开发区与开发区之间、开发区与周边片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而不只是参照国家计划纲要框架制订广而全的产业规划。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审视、分析开发区产业规划的各个流程内容,保证开发区产业规划既具区域性又具实操性,具体作用机制如图 2 所示。

新时代开发区产业规划方法论的分析

图2   比较分析方法作用机制


  6 结束语

  提前谋划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是保证开发区迸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而与时俱进的产业规划方法论研究是做好产业规划的坚实基础。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和项目经验总结,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产业规划方法论,以期为其他开发区的规划提供参考。(作者:牛姝雅)



上一篇: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过往三代产业开发区的规划经验及第四代产业开发区发展特征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