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进程、现状与建设特点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8-25  点击:2276
本文基于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进程与现状,归纳、总结了国内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特点。

  本文基于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进程与现状,归纳、总结了国内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特点。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进程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果。我国推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6 年深圳率先提出的“环境园”概念是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早期雏形。


  2006 年 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产业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列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重大工程和项目,我国开始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回收体系。2011 年 9 月, 国 务 院 印 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通过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示范试点等推广城市固废资源循环利用。


  2017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办环资〔2017〕1778 号), 提 出“ 到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 50 个左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要求。自此,国内掀起了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新热潮。


  截至目前,全国多地已启动了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项目。2018 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建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单位的公示》,经评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备案基地共 50 家,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河南、山东、浙江、四川、广西、山西、河北等地,为推进全国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与经验。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特点

  从已备案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公示规划方案来看,基地建设主要基于当地废弃物的种类及产生量、分类、收运、处置方式,结合城市近期发展需求与现有资源再利用项目,提出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与任务、重点支撑项目等,同时根据基地建设内容优化功能区划与布局形式、搭建项目间物质与资源流通网,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利用模式。


  (一)建设类型与内容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可分为以生活垃圾处置为主和以城市固废综合资源化利用为主两种类型。在建设内容上,前者侧重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同时再利用其他类城市固废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水、热、能源,如北京市朝阳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中国环保(临沂)生态循环产业园、大理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邯郸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后者则在无害化处置前,对多源固废精细分类,细分出建筑垃圾、废弃电子产品、塑料、金属、纺织品、报废汽车等类别,再将其制造为可利用的产品,高效实现物质的再生与资源化,如襄阳市老河口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滨州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北方(定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湖北省松滋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


  (二)基地建设功能区划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一般分为固废综合处理区、资源回收利用区、科研宣教办公区 3 大功能区,其中资源回收利用区又可细分为再生资源区、清洁能源区、回收拆解区。


  固废综合处理区以城市固废的最终处置为目的,区域建设以生活垃圾填埋场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主导项目,还可包含餐厨处置厂、建筑垃圾等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厂、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处置厂。


  资源回收利用区以城市固废资源化、再利用为目的,该区域内集合了多个领域的循环利用工厂,其中包括:回收拆解类型的企业,如报废汽车拆解厂、废旧电器拆解厂、铅蓄电池拆解厂、物资(金属)回收中心;清洁能源的企业,如再生水厂、热电中心;再生资源的企业,如污泥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各类(塑料、工业废油、废纸、废钢、废旧轮胎、废电池)再生企业等。


  科研宣教办公区是以进行科研、教育与宣传活动为目的,为基地提供环保科技服务、办公配套、环保设备研发与制造等。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为主的基地其功能区划以固废综合处理区为核心;以城市固废综合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基地其功能区划中固废综合处理区与资源回收利用区并重。


  (三)重点项目运营方式

  基地内固废综合处理区的生活垃圾处置项目运营方式主要采取PPP、BOT 模式投资建设,即政府和企业之间达成协议,由政府向企业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资源回收利用区中的建设项目与设施多由企业投资建设;科研宣教办公区一般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统一建设。


  (四)资源循环利用链构建

  基地内资源循环利用链建设主要以打造“以垃圾为源头的内循环”与“以产品为始端的外循环”为目标,基于落地项目与设施特点,构建项目间的水循环链条(回用水)、气循环链条(填埋气发电)、电循环链条(焚烧发电)及热循环链条(余热循环)。


  以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处置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为例:

  ①打造以垃圾为源头的内循环。生活垃圾运输至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产生的电力输送至园内物流车充电站,产生的余热通过地下供热管线为企业办公、员工生活供暖,焚烧炉渣送至卫生填埋场填埋;餐厨垃圾、城市污泥预处理及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填埋厂产生的渗滤液经处理后补充园区绿化用水或生产用水;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企业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用残渣送到卫生填埋场填埋,填埋过程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网 。以此构成基地内项目设施间的物质与能源链接。


  ②打造以产品为始端的外循环。焚烧产生的电力输送至电力网供周边居民生活用电;餐厨垃圾、园林废弃物经处理后生产为微生物肥料菌剂,用于有机农业、土壤植被修复等;建筑垃圾、其他可回收废物经资源化项目产出为建材产品、其他加工产品或再生制品。以此构成基地与城市间的物质与能源链接。(见图 1)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物质能源链搭建示意图

图 1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物质能源链搭建示意图(作者:张佳琪  林朋飞  温宗国  李越  丁相彬  傅岱石)


上一篇:基于边缘效应的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相关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张家港市静脉科技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