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康养村规划设计目标及实践案例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5-24  点击:3244
康养村的发展模式是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通过修复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为老人创造适合安老的外在环境,吸引城市老人;同时也利用城市居民的知识经济来反哺乡村产业发展(图2)。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康居村模式所面临的生态和产业发展矛盾。

        一、为啥要发展康养产业?康养村规划设计目标有哪些?
  康养村模式与苏州当前主推的“康居村”规划设计模式不同。康居村模式是一种基于“田园综合体”,通过“一村一品”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规划策略。其主要着眼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第三产业品牌,维护乡村风貌和提高居民的规划参与意识。然而,根据前文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这种发展思路难以形成乡村特色产业,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乡村活力缺失、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的问题。

  康养村的发展模式是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通过修复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为老人创造适合安老的外在环境,吸引城市老人;同时也利用城市居民的知识经济来反哺乡村产业发展(图2)。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康居村模式所面临的生态和产业发展矛盾。康养村的规划和发展主要分三步走: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康养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居民参与和社区导入。康养村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孕育形成“生态—田园—康养”的乡村生态。


图2 城乡互补发展

  陈 冰,孔祥荣:康养产业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影响人对自然的认知,也会改变自然环境。而人对自然的认知也会作用于社会经济系统,并通过改变社会经济系统来影响土地使用方式和生态环境,继而循环影响地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

  二、早期生态规划和康养村实践
  在恢复乡村生态环境方面,国内外已开展了广泛的探索。生态规划、土地使用规划、人居环境设计和产业规划早已是高度相关、不可分割的领域。Werner和Sukopp都指出规划设计的基础是了解不同地区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差异。Grimm 将城市中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耦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图3)。McHarg提出使用“千层饼”模式,从生态和人类活动相互耦合的角度来指导规划设计。这种规划模式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估”当中,但由于缺少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综合考量,很难直接指导乡村振兴。Grimm首次将生态规划的边界由行政区边界扩大到小流域边界,并将该规划落实于美国凤凰城。然而该规划主要关注生态环境,无法作为一套系统的规划设计策略用于指导乡村振兴。俞孔坚将乡土景观的概念从乡土建筑扩大到包含文化、农民和耕地等要素的乡土景观系统,并指出我国缺少一套保护乡土景观同时修复生态环境的规划策略,以致早期的新农村建设虽有对生态方面的考量,但仍常导致乡土景观的衰败。


图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乡村康养方面,老年人去乡村安度晚年的养老模式最早以“乡村老年移民”(Rural Retirement Migration)的形式被提出[33],指的是城市老年人向乡村养老目的地迁移。而他们选择居住的乡村则被称为“养老目的村”(rural retirementdestination community)[33]。在日本,这种城市老年人选择去乡村养老的生活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城乡居民交流共住”(Koryu-Kyoju),指的是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更换住宅体验生活;“城乡两地共住”(Ni-Chiikikyoju),指的是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和城市两地居住;“乡村定居”(Teiju),指的是城市居民在乡村购置房产定居。

  英国学者Fairclough认为老年人选择去乡村养老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并将这种独特的田园生活描述为“田园诗”(rural idyll),与当地的自然景观、住宅形式以及社区生活相关。Fairclough认为“田园诗”的核心是“人—土地—自然”之间紧密的关系[34]。由于日本Dankai一代(出生于1925—1950年)的老年群体往往生长于乡村然后去城市工作,对乡村的归属感是吸引这些老人回归乡村养老的主要原因[35]。Warnes和Daniels在研究老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后也得出了类似的观点,熟悉的环境是老人选择去乡村旅居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吸引老年人群,康养村规划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乡村原有的地缘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修复乡村的“田园诗”,增强老人的归属感。

  在社区导入方面,城市老人融入乡村会面临很多问题。英国学者Sharpley指出乡村老年移民会给乡村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城市老人代表的中产阶级群体和乡村原住民易形成阶级对立,继而引发“士绅化”(gentrification)甚至“社会隔离”(social exclusion)现象。因此,促进城乡老人融合是康养村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此外,乡村养老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老人期待健康和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也是康养村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倡导的“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目标诠释为健康、高品质的老年生活。从1987年WHO首次提出健康老龄化,到2020年再一次提出健康老龄化,相关概念从生理健康,即没有残疾、有运动和认知能力,逐步发展演化到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并聚焦于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希望实现全面的健康老龄化。因此,康养村规划需要建立可靠的社区组织,辅助乡村居民参与共建,引导城市老人积极健康地融入乡村生活。

上一篇:康养产业如何引导乡村规划 康养产业引导乡村产业的案例
下一篇: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规划开发研究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