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规划与治理方案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07-13  点击:5421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经过统一规划和治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安全、环境、工程等方面的风险与隐患,建立起与周边居民群众的良好关系。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物质循环的理念,对青岛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供了依据。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是青岛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承担着市内主城区及高新区的生活垃圾处置任务,具有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功能,青岛市2019年有157.84万t生活垃圾在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进行处理。该园区是青岛市主城区唯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性园区,从2001年建设开始,一直使用至今。根据青岛市城管局要求,对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进行综合治理和规划。
 
1 园区现状和问题
1.1 园区现状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位于红岛经济区,小涧西村以北1.4 km,规划占地约1 700亩,2001年开始建设,作为青岛市主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置中心园区,目前已经建成焚烧厂、填埋场、生化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厂、填埋气体发电厂等环保设施,其中卫生填埋场(一期)设计总库容为710万m3、焚烧发电厂(一期)设计处理能力1 500 t/d、生化处理厂处理能力300 t/d、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含改扩建工程)处理能力1 900 t/d、填埋气发电厂装机容量为3.06 MW、填埋场二期工程(库容462万m3)、焚烧厂二期设计处理生活垃圾2 250t/d,含1 000 t/d渗沥液处理站一座。目前,该园区承担着主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置任务,每天入场垃圾量4 300 t左右。
 
1.2 存在问题
(1)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是青岛主城区唯一的垃圾处理园区,存在用地紧张的风险。
园区距离市区35 km左右,垃圾处理设施集中,用地紧张,卫生填埋场一期已经填满,二期已经启用。作为所有垃圾处理最终处置场所的填埋场,由于占地面积大,对土地的需求非常紧张,如果小涧西卫生填埋场的填埋空间接近饱和,青岛市将面临垃圾填埋场重新选址的难题。随着国家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2)卫生填埋场堆体状况。
园区卫生填埋场一期已填埋生活垃圾1 400万t,垃圾堆体占地面积约27万m2,堆体高度约55 m,总体积约800万m3,需要治理的垃圾总量为924万t,垃圾堆体内积存有50万至100万t游离渗沥液,混合填埋了7万余吨垃圾焚烧飞灰,堆体成分、影响因素及力学特征非常复杂。
 
(3)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的建设和使用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从2001年开始建设和使用到现在,对周边的居民和生活垃圾运输沿线区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各种垃圾处理设施带来了污水、烟气、臭气和视觉污染,大规模的垃圾运输车队穿越村庄,噪音、异味、渗沥液撒漏等引发了沿途村庄的不满,造成邻避效应。邻避效应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稳定风险事件。
 
(4)园区内污染物界限不清晰,污染物处理设施没有充分共享。
园区内运营单位除原国有固体废弃物有限公司外,其他几家运营单位都为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各运营单位工作有交叉,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染物界限不清晰。处理设施产生污水有企业自己建设处理设施的,如焚烧厂二期;也有和固体废弃物公司合用污水处理设施的。没有充分体现集约用地、污染物产出责任清晰的原则。
 
(5)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缺少分类垃圾处理设施。
现状园区内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部分以混合垃圾为处理对象,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进行,对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岛市分类收集后的厨余垃圾急需进行单独处理,但园区内尚无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因此应尽快补充建设分类垃圾的末端处理设施,以推进青岛市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2 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就近处置原则。
打破行政区划,在青岛市范围内实现垃圾处理的区域统筹、资源共享,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
 
(2)土地集约、园区化处理原则。
发挥垃圾处理设施的规模效应、土地集约效应,形成以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为主的垃圾处理格局。
 
(3)成熟可靠、适度超前原则。
选用国内外成熟可靠的垃圾管理理念、处理技术、处理设施建设模式,并在处理设施使用年限将至时提前开始新设施选址或改造工作。
 
(4)园区整体综合治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物质循环的原则。

3 园区规划和治理
3.1 青岛市生活垃圾全域统筹,规划6大综合处理园区建设
规划遵循服务范围、设施建设园区化原则,将青岛市全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分为6个片区,分别是东岸及北岸片区、西海岸片区、即墨片区、莱西片区、平度片区和胶州片区。各片区规划建设1处以“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为保障”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多种处理设施集中建设、协同处理,充分发挥规模和集群效应,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跨行政区域的市级统筹。6大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将大大缓解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用地紧张、后备土地不足的风险。
 
3.2 卫生填埋场的堆体治理
小涧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已经封场,该填埋场是整个小涧西综合园区内污染物最大的来源,已填埋生活垃圾1 400万t,为保证堆体的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必须进行治理。根据填埋场特点,场地修复技术计划采用原位生物稳定化辅助污染垂直阻隔的综合处理工艺。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堆体整形、渗滤液收集系统、渗滤液回灌系统、抽气系统、补气系统、覆盖系统、监测系统、垂直防渗系统等主体工艺工程,还包括电气、自控等辅助系统。卫生填埋场的堆体治理后,将极大地缓解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3.3 污染物的控制和统筹处理
为充分利用小涧西综合处理园区的已有和未来发展优势,同时控制污染物去向,对园区内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系统性统一规划,各项设施合理功能分区并集约化布置。园区内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除焚烧厂二期外,都统一进入小涧西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对各设施产生的污水污染物指标进行清晰界定,明确责任,付费处理;园区内处理设施产生的残渣和筛上物分别计量统一进入小涧西卫生填埋场二期进行卫生填埋,付费处理。
 
3.4 建设和完善园区内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青岛市厨余垃圾处理厂
到2020年,青岛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为加快提高与前端分类相匹配的处理能力,规划在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一期建设规模设计处理能力500 t/d,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技术,主要工程建设范围包括:(1)主体生产设施:厨余垃圾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沼渣脱水系统、沼气净化系统、除臭系统等;(2)配套生产、生活辅助设施:机修车间、变电所等。青岛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将满足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分类收集的厨余垃圾单独处理。
 
3.5 园区和周边区域整体综合治理,进行景观提升
园区一期、二期用地红线范围内约100 hm2,将和红线外500 m环场区地块约300 hm2整体进行规划治理,提升园区景观效果,打造公园式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园区内部改造治理主要包括道路提升、园区绿化和内部工程提升等内容,按照现代化园区的标准,提升整体风貌。高标准做好园区及周边规划,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以环保、循环的理念,通过渗滤液净化中水再利用、废物废料物质循环、沼气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不同板块的设计,最终实现综合处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经过统一规划和治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安全、环境、工程等方面的风险与隐患,建立起与周边居民群众的良好关系。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物质循环的理念,对青岛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供了依据。(作者:徐家英 王楠楠)

 
上一篇: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规划现状及趋势
下一篇:产业新区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