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我国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9-13  点击:1379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装备制造业标准占总数的50%以上,基本形成了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装备制造业标准水平不断提升,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装备制造业标准占总数的50%以上,基本形成了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装备制造业标准水平不断提升,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70%以上,重大装备国产化程度大幅提高,产品整机质量与可靠性水平明显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在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支撑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依然延续良好发展势头。2016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工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实现稳步增长,船舶工业实现好转,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展望下半年,我国装备工业总体发展将继续“平稳回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船舶工业将逐步好转、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将出现新起色。

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仍存四方面入手攻破难关

       但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仍然存在出口交货值增速持续下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投资需求持续低迷、新兴产业过剩风险增加等问题。近年来全球经济状况转变,作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第一大贸易国,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迅速攀升,部分产业“去产能、去库存”的任务仍然严峻;另一方面,周边新兴经济体的“供给替代”作用开始逐步显现,这一切都要求中国必须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贸易方式转变,必须在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首先须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一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等部署和要求,加快组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启动建设一批重点装备制造领域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共性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等进行攻关,推动试点示范应用。二是继续组织实施装备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及科研或产业化专项,论证启动机器人、3D打印等一批新兴成长性产业扶持专项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三是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创新应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进,鼓励制造企业与使用部门共同开展研发,促进研发成果应用。四是鼓励产学研用加强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平台、行业检测试验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其次应加快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在生产工艺过程、企业管理和服务、能源管理、物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快开发一批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二是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三是结合“互联网”计划,加快开展工业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搭建合作平台,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四是加快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推动各领域智能制造发展。

       与此同时,还须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贯彻落实各项“稳增长”举措,多措并举,为装备制造企业营造良好的国内市场需求环境。二是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强部门间政策交流和合作,联合推进境外经贸区建设,完善政企银合作平台,继续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三是支持引导国内优势装备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石化冶金设备、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项目合作。

        此外,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也十分重要。一是优化产品结构。鼓励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二是优化组织结构。围绕汽车、船舶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重点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围绕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标准规范和行业准入政策制定,规范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创建一批项目成长性好、产业水平高端、龙头企业突出、集群配套完善的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上一篇:“互联网+”将成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下一篇:面对强劲的对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处于下风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