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中机院: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8-10 点击:1945
研究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与规律,将会对全国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作为广大市民的休闲活动区域显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的拥挤喧闹、环境污染、工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得城市的居民更加渴望享受乡村恬静悠闲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拥有独特的人文地理、乡土景观的郊区乡村,既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亲近大自然、体验农事的乐趣,又能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社会功能。在这种新形势的需求下,都市的休闲旅游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发展成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都市休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通过充分利用农村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农村中现有的农业设施与条件,进行资源的整合,整体布局规划,为都市游客提供一系列的休闲、娱乐、体验、观光等功能性的服务活动,不仅促进了农村的第一、第二产业的有机结合,加速了农业转型和升级发展,而且还进一步解决了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加快了城乡间资源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了当地的产业间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推动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研究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与规律,将会对全国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北京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随着近年来北京的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都市休闲农业已进入重要的转型升级时期,日益与加工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紧密结合,各产业间融合交叉,产业链条渐向纵深延伸。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日渐形成产品多元化,生产、加工到消费休闲的经营一体化,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化和文化特色的产业体系。
第一,北京各区县政府都相继编制了本区
县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坚持将休闲农业与本区县的功能定位相结合,突出本区县本村的地域特色,并着力打造“一区一色,一村一品”。如怀柔区的“不夜谷”,平谷区的“休闲绿谷”,大兴区的“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
第二,建立符合新形势下的新标准。2009 年,北京市旅游局与技术监督局共同制定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对“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山水人家、民族风苑”八种乡村旅游的类型业态规定了标准。
第三,以农事节气为主题创意乡村旅游的活动形式。各区县根据季节变化,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开展一系列的如昌平草莓季、门头沟樱桃季、平谷鲜桃季、昌平苹果季,房山柿子节、平谷桃花节等各类创意活动,并通过举办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创意农业主题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城市居民到郊区乡村参与农事农节的体验,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需求。
第四,利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宣传造势,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报纸等,并
建立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第五,开展专业知识与业务的培训,提升各类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管理水
平。 2013 年北京市农委会等机构联合举办的“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经营与创意开发”就是针对性极强的业务培训。
实践证明,都市休闲农业已成为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是满足城市
居民亲近自然、旅游休闲和娱乐的重要产业,也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但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产品趋同化、农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标准低、农产品类型单一、档次较低、农产品文化内涵发掘不足、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这些都是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中的障碍,尤其是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保证一个产业能否成为一个可持续、健康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关键。
三、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都市休闲农业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对农村发展、农业发展的升级与农业现代化,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其中的关键点就是都市休闲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能够将农业同旅游、文化、教育等功能相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光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观光农业园区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以观光、旅游、教育为中心园区的发展模式。它是以京郊农村当地的资源为对象进行开发,在调研当地资源与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创意出符合现代人对农业的劳动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园区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展现内容,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园区内可以借助农业基础设施,以农业科技作为载体,向游客展示与讲解有关农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成果,满足游客对农事体验农业知识的需求。也有展现自然风光的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园区类型。如休闲度假型的朝阳区绿色蟹岛,是以农业为基础,以环保、绿色、有机、健康四个方面的文化打造特色生态度假村。通过农业观光,了解农业科普知识,体验当地乡土人情,让更多的游客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发
展都市休闲农业,既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又形成别具特色的休闲农业。
(二)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
民俗文化模式主要是指当地有沿袭下来风土人情的这类乡村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
当地的民俗文化或风土人情来吸引游客观光旅游的一种都市休闲农业模式。开发时可从民俗文化的源头出发,找寻文化中原生性、参与性、质朴性及浓郁的民俗风情,以民族民俗、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特色作为开发点,突出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特色文化。因此该模式发展时要注意两点:首先,当地民俗文化要具有民俗中的特殊性或区别性,如果不具备民俗特殊性,这个模式是难以建立的。其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发展模式的区域必须要选取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建筑或风土人情,再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分类,如民俗文化游、民间手工艺游、古镇建筑游等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民俗文化游的怀柔长哨营乡大地村满族美食蘑菇宴、古镇建筑游的京西深山峡谷的“古村文化明珠”爨底下村,让游客们亲身体验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了解独特的生活文化、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建筑文化等,感知乐趣。
(三)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
新兴的农业旅游形态——主题公园式的发展模式,兼备农业的丰富内涵和园林的主要特征,它的经营思路与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公园,把都市公园设计元素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利用乡村中农业的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与游客们的休闲旅游场结合为一个整体功能,从而能使农业同时为消费者实现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如怀柔的城市农业公园,这类乡村中的“农业主题公园”同城市公园相比,凸显的是农业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首先从设计理念上,着重融入有关农业的文化设计或创意,体现出农业类主题公园特色。怀柔区杨宋镇的鹿世界主题公园就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它是以“注重自然、突出鹿文化、引导参与、科普教育、养鹿富民”为重心,利用景观设计,在公园中长廊展示鹿文化的科普知识,来营造浓郁的鹿文化氛围。同时增加园区的文化与体验功能,让游客在娱乐中重新认识和体验鹿文化,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回归——体验”等系列文化体验。除此之外,公园内还延伸发展鹿类养生品的加工等。
(四)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是以市民休闲旅游需求为导向,以三产联动和多产业融合为理念,
横跨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通过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旅游业,来满足消费者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北京房山区八十亩地村——波龙堡酒庄,外观设计上借鉴了法国著名的酒堡建筑风格,经营模式上除经营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外,还延伸和拓展了产业链条,扩大了附加产业,如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葡萄酒品鉴、休闲度假等,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从第一产业葡萄的种植开始,为生产有机红酒提供可靠的原料;第二产业葡萄酒加工,拥有先进的葡萄酒加工工艺和和技术设备;第三产业红酒文化主题旅游。游客在葡萄酒庄园里,既可以欣赏法式风格的酒庄建筑,也可以到葡萄园观看和体验酒用葡萄的种植与管理,
还可以参观和了解有机红酒的整个酿造过程。
(五)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
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以创意为理念、以农业农村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观光
农业为切入点,创造出了具有高文化附加值、生态附加值、科技附加值和服务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的农业发展模式。如创意农业产品、创意农业园、创意节庆活动、创意融合产业、创意农食文化等。北京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就是典型的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它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村,核心区占地面积 200 km2,主要种植薰衣草、紫苏、马鞭草、洋甘菊等世界 200 余种珍贵香草。香草园中以创意为切入点,以爱情为主题,营造浪漫的氛围,并利用香草文化对产品进行包装和宣传,打造“长城脚下的普罗旺斯”,创造了创意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农业园中的植物迷宫模式,主要是依托特色种植和主题游乐等绿色田园和迷人的自然环境的吸引力,通过特定的情境化、休闲化、体验式的设计方式,以休闲体验式的田园旅游为市场吸引力,将农业特性与旅游业以及拓展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市民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农业风情、了解农业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娱乐、休闲和健身活动,体现出了农业所提供的多功能性和产业融合性,为农业的功能开发和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极具创意的思路和样板。
四、北京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北京农业发展的目标。京郊乡村
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都市农业发展具有相对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京郊都市休闲农业从注重生产、经济功能和生态、社会功能兼顾的模式发展,已发展得初具规模,但在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方面,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政府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未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市休闲农业的创新型人才缺失严重,对外的宣传力度及渠道拓宽还不够等等。为此,提出以下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对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结构调整力度
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政府应该从休闲农业的调整力度
入手解决。都市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不仅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部门领域,还涉及到旅游、税收、环保、卫生、劳动等其他相关部门,其发展亟需这些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与配合,特别是从资金上、税收上、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资金、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各地政府应该安排出台强化各项财政支农惠农金融政策,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补贴政策,构建本区域内旅游线路与都市休闲农业带之间的连接,来支持当地休闲农业发展。一方面,税收部门可对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免税、减税政策,以此来提高当地农民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鼓励
社会力量参与都市休闲农业的开发与投资,从制度上规范民间的资本投资机制。同时,政府可从宏观上对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调整和规划,合理布局。
(二)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应走市场化道路
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根据当地的现有资源与条件,把当地的农业、文化资源和各种
生产要素配置结合起来,将当地的资源和自身原有的产业相结合,开发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并突出一定的特色,走市场化道路。无论何种模式,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必须是满足、符合市场的需求。因为在都市休闲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决定其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引入相关的创意,都市休闲农业所提供的各类产品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而都市休闲农业是为满足消费者对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需求。
(三)注重都市休闲农业中的人才培养
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与科技,特别要注重都市休闲农业中的人才培养。都市休闲农业的发
展,既要依靠当地的资源条件,也要依靠人才与科技的优势,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都市休闲农业开发时,既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承,又要照顾到经济效益的获取,这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京郊乡村依托首都北京的地理优势,能够受到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等多方面的辐射作用,尤其在利用相关的科技知识方面更为便利,因此北京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加强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首都一些高等院校或是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研讨适合北京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以此推进京郊的农村经济发展。
(四)借助媒介扩大宣传的力度
都市休闲农业是应新形势下的新兴新型的产业,需要借助外部的媒介进行宣传与介绍,
尤其从政府层面对都市休闲农业产业的宣传与推介。一方面,各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帮助本地推介区域内的特色都市休闲农业,如通过联合其他部门,召开推介会、交流会或是一些主题活动,来扩大宣传,吸进更多市民游客前往本地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另一方面,当地都市休闲农业企业也应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积极扩大宣传渠道,如利用媒体广告的形式加强宣传,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供赞助的方式扩大宣传,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五、结论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京郊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性发展,向生态经济、城
乡统筹发展方向发展。京郊乡村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拥有独特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京郊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京郊都市休闲农业着重从经济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等模式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也给我国其他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一定的示范。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农业中的人才与科技的发展。根据各区域发展的不同程度、不同特点,寻找各自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模式,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或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农业增收致富,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当地农业经济的全
面发展。
上一篇:
中机院对北汽新能源用创新打开车后市场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基础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