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航空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
一、工业航空市场
对于航空摄影、航空探矿等基础性前期性作业市场而言,用户群落发生了变化,国家基础地理、资源信息的手机通过集中优势单位、由国家招投标和签订合同的市场机制进行,目前全国每年作业费用在1.8亿元---2.1亿元之间。随着国家基础地理、资源信息收集活动的扩大,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展。陆上、海上石油服务及西气东输随着能源勘探开发进行,方式多位招投标,市场比较规范,市场资金量每年在4.5亿元左右。电力建设中的飞行服务,其租金合同额总量2003年已达3000多万元,未来还将进一步发展。
二、农业航空市场
航空护林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资金投入有所增长,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近4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人工催化降雨、降雪飞行近年来成为各地防旱抗旱的重要手段,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较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共投入2.1亿元。在农林业飞行作业和飞机作业方面,除飞机播种造林、飞机播种牧草每年由中央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飞机灭蝗项目每年投入飞行费1500万元左右以上,基本上是与农民和农户直接结算,每年作业费用收入规模在3000万元左右。
当前通用航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通用航空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面临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 1、通用航空结构不合理,市场不均衡
☆ 2、整体实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和发展的需要
☆ 3、企业缺乏继续发展的动力
☆ 4、飞行安全管理水平虽有提高,仍为影响其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
☆ 5、通用航空保障环境有待进一步改进
☆ 6、行业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政策环境仍不够宽松
促进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国家这个性扶持的力度
1. 建立通用航空发展基金,对公益性质的作业给予扶持
2. 实行机场收费补贴,降低对通用航空的收费标准
3. 降低进口飞机的关税
二、大力开展飞行员培训和通用航空人才教育
1、改革飞行员的培养机制,加大飞行员培养力度。飞行员短缺在目前航空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全行业航空运输机将达到1250架左右。预计在未来年内,民航需补充运输机飞行员约7000多名,按照我国现行的飞行员培训模式是难以兑现的。
2、针对同行运营企业急需的管理、维修、飞行等发面的后续教育,组织培训,提高通航整体管理水平。可以从基础学科类、飞机制造类、运营管理和飞行类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培养,最后形成面向通用航空企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可以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教育。
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搭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桥梁
发挥通用航空飞机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几个气候带,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于我国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与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十五”期间有24个省(区、市)组织实施了飞行人工增雨作业,每年月租用增雨飞机30余架,累计飞行作业2840架次,7130余小时。人工影响天气要求通用航空飞机性能优良、适宜改装、使用费用适中、并且要求飞机高度达到8000米、续航时间不少于6小时、作业巡航速度400公里/小时—500公里/小时,最大载重2.5吨、飞行小时费不大于1万元。
建议大力发展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加大通用航空飞机研发力度,满足各行各业不同需求;通用航空公司加大购置性能优良、适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飞机,增加飞机保有量;以用户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快速反应服务机制,满足人工影响天气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关空域管理部门在管理制度上应考虑其特点给予支持。
政府应加快通用航空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运输总周转量年增长速度为12%,到2004年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作为民用航空一翼的通用航空发展异常缓慢,发展水平低下。究其原因,除了通航企业自身的因素之外,对通用航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政策导向、规划制定和决策上,国家对通用航空煤油给予应有的重视,无疑是影响通用航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
一、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适应通用航空发展需要
二、调整通用航空产业政策,营造通用航空发展环境
三、设立农林航空专项资金,加大农林航空支持力度
航空摄影工作亟待加强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局专家
航空摄影工作需要使用高、中、低空航摄飞机(航空遥感平台)、不同焦距的航摄仪(传感器系统)及地面处理设备(地面处理与服务系统),需要专业的人员队伍来保障。面对“十一五”期间繁重的航空摄影任务,我国航空摄影队伍的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按照目前的实力,难以很好地保障国家基础航空摄影工作的顺利完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前国内航摄能力不足装备资源配置失衡,难以适应基础航空摄影任务需要
在近两年的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政府采购活动中,参加投标的航摄单位15-16家,但每次招标均有相当数量的品目达不到开标条件,占到招标总量的25%,甚至有的招标品目达不到采购条件而流标,突出反映了当前国内航摄生产能力量不足,能力不强,资源有限,尤其是承担困难地区航摄任务的能力不足,缺少能答“硬仗”的骨干队伍。
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测绘高新技术以及计算机、通讯、网络等高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新技术设备已被快速引进与应用(如数字、航摄仪、IMU、GPS、Lidar等设备),但航摄从业单位尚未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要求,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员,并坚持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员队伍素质,以满足新技术和事业发展学要。
三、空域支持有待加强
由于航空摄影的主要工作学要在高空完成,因此对天气等自然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都必须在碧空无云、能见度20公里以上、太阳高度角和光照度都符合要求的天气状况下进行;同时航摄影像的色彩与密度、信息的丰富性等对地表植被覆盖情况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航摄作业形成了很强的地区季节性。航空摄影这种特殊的作业模式要求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给予特殊的空域支持,在航空管制上给予航空摄影作业以特殊照顾。
四、争创航空大国和航空体育强国
航空体育运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航空体育形象。航空体育运动,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或航空体育器材进行训练、竞赛、探险、表演及休闲娱乐等飞行的空中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市场需求,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与国际航空联合会合作,在国内组织了多起大规模较有影响的航空体育飞行活动,中外飞行员在空中的矫健雄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航空体育精神,也是航空体育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尝试。
为了适应21世纪,航空体育的市场需求,航空体育应走向社会进入民间,发展民族航空专业和航空飞行俱乐部,阴极国外先进的航空体育发展经验,鼓励各大企业参与和支持航空体育,发展群众喜欢的航空体育项目,组织国内和国际较有影响的航空体育活动,培养和发展我国初、中、高级航空体育竞赛表演飞行队伍,树立我国航空体育形象,使部分和航空体育运动项目跨入世界水平,争创航空大国和航空体育强国。第一、理顺管理渠道。第二、建立健全航空体育运行规章。第三、改革空域使用和管理。第四、发挥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职能作用。第五、加强航空科普教育。
航空运动作为我国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属性,充分体现着“三个代表”的时代要求。航空体育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同样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增长点。因此,我们要不懈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创航空体育运动发展的新局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航空体育运动发展的首要条件;
增强国家法规支持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是航空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狠抓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和产业队伍建设是航空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
广泛开展航空知识宣传和精心培育航空体育市场是航空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
大力发展通用飞机
通用飞机生产应纳入先进制造业,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通用飞机科技含量高,又使特殊机械装备,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国家统筹规划,制定通用飞机长期发展规划,引导通用飞机制造业发展。为保证通用飞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急需为通用飞机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根据我国通用飞机生产现状,应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 在观念上,要解决好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确立通用航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确认通用航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从而给予通用航空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隐形的社会效益和显形的企业效益得以协调,促进通用飞机制造业与通用航空营运业协调发展。
2. 在政策上,要解决好通用飞机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缺位问题。
通用飞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行业,其间,涵盖了众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可以说,通用飞机是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对一个国家具有战略性影响的产品。通用飞机的发展,既是高科技技术的综合体现,又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产品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又是一个普及应用高新技术的领域,是社会生产力的延伸和再现。因此,正视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在航空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陆续出台有利于通用航空飞机制造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是通用航空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3.在外部环境上,要解决好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
首先,在资金上要给予较大投入。其次,要创造和谐宽松的运营条件。
另外,要坚持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中小型通用飞机的研发。当前乃至今后10年至15年内,我国飞行员培训业务和私人购机将成为通用航空产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轻小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的社会需求量与日俱增,通用飞机制造业应自觉适应市场需求,实施机制创新、技术常新、加强中小型通用飞机的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定航空器开发展战略
航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首先要得到市场的支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航空产品的营市场还将是以国家财政支出为主的计划经济市场,但它终究要面临市场化经济的考验。
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潜力巨大,但还需要一个精心培育、全面开发的过程。如:我国的公务机市场和私人机市场都刚刚起步,从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器目前应用状况来看,中国这个领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我国目前生产的通用飞机只有Y5,Y11,Y12,N5和DA-500 Z9 Z11 HC-120等几种型号,型号单一,没有形成系列,很难满足我国通用航空市场的需求。同时我国目前生产的通用航空器很多档次偏低,科技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通用航空制造业在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还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争取政府加快产品更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走国际化合作的道路。另外,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高性价比、多用途的新一代通用航空器,使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化,通用航空产品系列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