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生态文明主题下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1-06 点击:2086
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和地质、地理条件的依赖比很多其他产业都更强,运动产业的发展不仅应当遵循自然条件科学规划,更应当肩负起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重大责任,在自身发展中构建自然与产业的和谐与共生。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运动休闲产业在我国从理论定位到产业规划都处在摸索前行的阶段,西方现代运动休闲的理念与中国传统休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和矛盾,这使得运动休闲产业的主产业脉络不清,消费市场难以成熟起来。幸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潮给运动休闲产业定位提供了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机会。以休闲运动经营管理为运动休闲产业的主产业,以休闲运动器材、用品、服装等为支持性产业,以其他相关服务业为相关产业,运动休闲产业主线则清晰可见。在此脉络下,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依赖型运动休闲产业是未来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生态文明的外在表现是环境的优美和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和谐,其内在表现则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顺应,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所谓“生态文明观”就是要让全体国民都有生态文明的意识,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从日常行为到产业规划与布局都要考虑生态保护与发展的主题,用科学的生态文明观指导我们的行动。
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和地质、地理条件的依赖比很多其他产业都更强,运动产业的发展不仅应当遵循自然条件科学规划,更应当肩负起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重大责任,在自身发展中构建自然与产业的和谐与共生。
1、生态文明建设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互动
1.1 生态文明主题下环境与社会因素对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约束
文明是人类长期生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传承的意识、观念和行为。生态文明是人们在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规范与文化价值取向,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获得人类生存利益的最大化,而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自然造成损害,最终损害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甚至毁灭人类本身。当文明以某种形式得到具体化、形象化并被传承时便形成了文化。在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生产方式落后等等问题与经济高速发展并存,使得我们过去的发展方式受到很大程度的质疑。“发展是硬道理”其实要有科学正确的理解,遵循科学的发展轨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我们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纠正过去发展方式的错误,以寻求遵照自然、崇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运动休闲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从大众追求的一种生活时尚逐渐形成市场,激发出一个新兴产业,在举国上下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运动休闲产业的兴起自然会使很多资本大佬甚至某些地方政府眼睛一亮,各地曾经针对运动休闲产业大有一哄而上的势头,运动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在许多打造休闲城市、促进休闲消费的口号声中,运动休闲产业的破竹式的发展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征,这对于一个严重依赖环境条件的运动休闲产业来讲是十分危险的。为避免运动休闲产业的无序增长,生态文明约束至关重要,而生态文明的约束最终要通过环境与社会规范来实现。
现代运动休闲其实主要是由一些户外休闲运动所组成,既然是户外运动,那么它就严重依赖于环境条件,不像那些传统的竞技运动那样,把运动场或者运动馆修得漂漂亮亮就能给运动者和观摩者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户外运动的场所很难人工建成,比如:漂流一定要有河流,而且一定是湍急的河流;攀岩就一定要有环境优美的山体,等等。环境不仅为休闲运动者提供了必要的运动条件,同时也为他们营造了一种心情,激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更何况,现代运动休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挑战和冒险的意味,把在山河湖海中陶冶情操和追求挑战极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运动休闲的价值,所以有学者认为,运动休闲是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它已超出了运动本身的意涵[3]。环境条件决定着人从事休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因而也就成为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这就是环境对运动休闲产业的约束。环境约束提醒人们,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必须遵循环境特征,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人为塑造休闲运动的外部条件,脱离了自然环境的休闲运动必然不会长久。前些年全国各地兴起的“极限运动”曾红极一时,但跟它兴起的速度一样,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原因就是它没有自然环境条件做支撑,因而兴趣不会长远。
当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时,人们对产业发展的取舍就有了评判标准,或者说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运动休闲产业先天与自然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运动休闲产业的生态理念很容易被接受并传播,也很容易形成产业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就是,违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产品会被拒绝和被市场淘汰,而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产品则会被追崇,这是一种社会规则,反过来,它是社会因素对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约束。其实,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早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中国古代哲学最强调“天人合一”,前些年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增长方式,牺牲环境的代价十分惨痛,人们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因此,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很快得到大众的接受,并很快成为一种社会上的共识。生态文明的理念对很多事物都形成了“倒逼机制”,使得社会上很多想法、做法都不得不按照生态文明的规则进行反思。正如有学者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们既按照生态的尺度又把人的内在尺度处处运用到对象中,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生态异化的扬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复归。当前,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有利于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有利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3]。运动休闲产业在中国已发展经年,其中有许多偏离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或轨迹,生态文明的理念对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倒逼机制无疑对于这个年轻的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其实,文明的传承最终是以文化的形式实现的,而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外部氛围,人们的文明行动变成了自觉的行为,标志着文明已内化为精神。生态文明的理念要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才能真正长久地影响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作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必须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联系,形成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想在某个地方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约束或者激发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挖掘当地生态文明以及休闲的文化资源,有意识地营造运动休闲产业相关的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有研究对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文化及其休闲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是城市休闲延续的“遗传密码”,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城市休闲传统,如吴越文化下的杭州休闲、荆楚文化下的江城休闲和巴蜀文化下的蓉城休闲。各具特色的地域休闲文化为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因”和“滋养源”。生态文明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生态文明是城市休闲体育蓬勃开展的外在推力,休闲体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手段[4]。
1.2 运动休闲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
运动休闲产业从一种运动时尚逐渐演变成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其内在的驱动力正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对自由、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终极理想的追求。纵观世界各国,运动休闲产业越发达的国家,其生态文明理念则越发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也越高,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之后,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因此,当今运动休闲产业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反过来,发达国家的运动休闲产业在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带动了他们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运动休闲资源的绿色开发,进而带动了当地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良性影响力的扩展对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全球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意义非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质地理多样性居世界之首,也就是说,我们的运动休闲资源极为丰富,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显而易见。目前我国运动休闲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此时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适时且长期效果可期。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生态文明理念规范下的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反过来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运动休闲是向人们灌输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最有效的活动方式,这种影响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极其深刻而久远。在从事休闲运动的过程中,人们享受到了美好大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享受到了人与自然互动共生的美妙感受。真正体验过现代运动休闲的人们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播出去,使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休闲运动,同时树立起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这部分人成为运动休闲产业产品的最有力的选择力量,他们按照生态理念决定运动休闲产品的取舍,因而成为规范运动休闲产业走向的市场力量。
2、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环境友好型、资源依赖型运动休闲产业的总体规划
在对运动休闲产业进行总体规划之前,我们首先要界定运动休闲概念的边界,也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从字面意义上讲,所有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运动活动都可称为休闲运动,然而现代西方休闲运动则特指一些由户外运动组成的没有竞赛意义的一类运动,这类运动具有挑战大自然、挑战自我甚至带有冒险性质,然而它却是最能体现人们本质力量的活动[6]。对于运动休闲的这种定义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就决定了运动休闲产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刚刚兴起,其产业性质受到体育产业和休闲产业的双重影响,产业整体规划缺乏明确可遵循的依据,运动休闲企业也在模糊的目标导向下摸索。有了理论依据就容易对产业进行规划,企业也就有了发展目标。我国体育产业本身产业链和产业边界就不清晰,所以作为新兴的运动休闲产业,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现代西方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轨迹,以环境资源为依托发展我们的运动休闲产业,那么,这个产业便有了可依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线索,哪怕这种依托并不完善,哪怕将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会变化,至少今天我们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找到了一条相对清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运动休闲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友好型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应遵循的准则,尤其对于政府极力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今天更加重要。就资源依赖型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鼓励资源依赖型发展,资源的过度开放利用已是我们前些年不考虑增长方式所犯的错误,所以今天我们倡导的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方式。之所以强调运动休闲产业要走资源依赖型的道路是因为,运动休闲产业对于资源的这种依赖,并不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而是要依据资源特征和优势发展相关的休闲运动项目及其所依托的产业,比如,某地有适合开展漂流运动的河流,那么我们就鼓励和规划该地区的漂流相关的运动休闲产业,从漂流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漂流技术培训,到漂流运动管理公司或漂流基地建设与管理等等。而对于那些没有河流条件的地区就不建议发展人工漂流项目,这就是运动休闲产业的资源依赖的涵义。有了环境友好型和资源依赖型这样一条主线,运动休闲产业规划便容易得多,清晰得多了。
2.2 厘清运动休闲主产业、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依存关系
什么是运动休闲的主产业?这是运动产业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搞清了这个问题,我们才知道要发展什么,什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休闲运动项目的经营、管理是运动休闲产业的主产业,而生产休闲运动相关器材、服装和用品等等的产业是运动休闲产业的支持产业,最后,与运动休闲产业发生联系的旅游业、教育培训业、其他相关服务业等等则是运动休闲产业的相关产业。厘清这三种产业集群的关系对于运动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而过去我们的产业发展,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产业链构建方面,似乎没有明确这种关系,有些学者甚至产业经营者把运动休闲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当作运动休闲产业的主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产业的发展[6]。试想,运动休闲器材、用品、服装的生产企业,他们既可以生产运动休闲相关产品,也可以同时生产非运动休闲产品,比如,可以生产普通休闲服装、工作服;生产皮划艇的企业也可以生产普通渔船。而这些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休闲运动项目的经营管理做支撑,也就是说,如果人们没有地方去登山、划船,那么你生产的那些登山鞋、皮划艇还有市场吗?
明确了运动休闲产业主产业、支持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关系,有利于产业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投资者的行动方向,对产业长久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很显然,运动休闲主产业与环境和资源条件紧密关联,明确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轴,也就明确了生态文明在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前提条件,对于生态文明主题下的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3、结语
运动休闲产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新的路径的开启,也诠释着我们新时代发展的主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下,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找到了方向和目标,而客观上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作者:麦少颜)
上一篇:
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研究——以江苏苏州浒墅关经开区为例
下一篇:
湖南娄底产业转型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思路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