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产业新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些地方围绕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布局建设了多个产业新城。根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网站数据,截至2022年2月,该中心管理库入库项目中“城镇综合开发类”产业新城 PPP项目达到 610个,其中投资金额达到 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 340个,占比达到55.7%。这些产业新城从规划设计、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运营以及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先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以前瞻性规划指引城镇化发展
都市圈内的产业新城大多依托所在区域的区位、资源、要素等方面为发展基础,聚焦“产业、城市、民生”等目标,对标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需求和大城市建设标准,注重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流程搭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构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四位一体的城市发展体系,指引委托区域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使之成为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产业和功能外移的理想之地。产业新城运营商善于立足全球化视野、前瞻性理念和国际化标准,引入诸如罗兰贝格、麦肯锡、波士顿咨询等全球顶尖智库力量参与到规划设计中,导入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等新型城市理念,同时从加强与都市圈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互补、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治、服务共商共享需求出发,注重与都市圈规划、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等相衔接,为产业新城融入都市圈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二)以全流程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都市圈建设是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过程,关键在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在都市圈内的合理分布。产业新城注重依托中小城市土地、人力等资源综合成本低的优势,在积极承接中心城市外迁产业的同时,围绕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与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形成产业互补并实现差异化发展。比如,根据华夏幸福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20年底,华夏幸福参与运营的产业新城为合作区域引入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打造近百个产业集群和70多个产业孵化器,累计招商引资额近7000亿元。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新城运营商善于借助专业化产业研究发展团队、全球化的招商网络及其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优势,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立体式的产业服务体系,聚焦高科技含量、强示范带动又符合地区实际的先进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产业招商,在全球范围内为委托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各类要素资源,同时搭建标准化、定制化的科研平台、产业载体平台、产业基金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有效破解中小城市以往在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招商、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各方面难题。
(三)以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产业新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聚焦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生活生态等重点领域开展高标准城市建设。产业新城依据城市功能规划布局优先建设场站、住房、金融设施、学校、医院、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特色性、互补性的配套功能项目和富有魅力的多元绿色生态空间,有效提升新城的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比如,根据华夏幸福官方网站显示,截至 2020年底,华夏幸福开发建设的产业新城累计运营城市服务管理面积超过 6600万平方米,完成场站建设超过 90个,建设公园数量超过 50个,累计建设医院、学校、酒店及其他商业配套超过40个。在建设过程中,产业新城注重交通先行,按照高等级道路标准建设城市主干道,不断完善城市公交系统、绿道系统及与主干道相连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同时通过“高速设口”“轨道设站”等举措,推动城市主干道与高铁站点、高速公路无缝对接,加强与都市圈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系统连接,有机融入都市圈公铁空枢纽网中,打造内捷外畅的交通网络,并成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直连直通的重要节点。
(四)以专业化运营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
产业新城注重引入专业化的运营商接手过去由政府负责的部分城市治理工作,依据按需设点、保证覆盖的原则合理配置高品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城市级、街区级、社区级三级商业业态,打造“房子好、设施好、环境好”的高品质新型社区,逐步构建诸如“3+X”的专业化城市运营服务体系、“6有1配合”(“6有”即有人员资金保障、社会组织联动、就业促进帮扶、长效收入机制、慈善基金资助和丰富社群活动,“1配合”即配合地方政府推动委托区域实现医保全覆盖和实施全龄化养老计划)的民生保障方案,为委托区域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和高端化的公共服务,使居民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入学、就医及休闲娱乐。同时,产业新城运营商积极对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两地公共服务率先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新城不仅成为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圈”重要支点,也成为“半小时生活圈”的重要支点,有效推动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及城乡缩小彼此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
(五)以开放式合作实现多元主体共赢
产业新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在政府与企业、运营商、市民之间构建开放式合作机制,大多通过实施合法合规的PPP项目,推动政府与企业、社会、群众的良性互动和密切合作。具体而言,政府在城市规划、产业引进、土地利用等重大事项方面有决策主导权,并对运营商开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及城市运营方面有监督权;运营商为产业新城提供规划设计、产业培育、土地整理、城市建设、城市运营等方面的服务;市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新城开发建设中。通过开放式互动合作,政府在实现绩效、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减轻财政负担和债务风险,入驻园区的企业能够获得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从而有效保障其健康发展,市民获得充足的就业机会、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业新城运营商以合作区域的新增财政收入等形式为合理回报实现盈利。产业新城PPP模式已成为一种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实现“政府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民生有改善、城市有发展、社会共和谐”的多赢局面。(作者:易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