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产业的发展水平更是衡量国家数字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五” 时期,我国数据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明确发展重点、规划发展路径刻不容缓。
一、“十五五” 时期数据产业发展形势洞察
(一)蓬勃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数据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 40 万家,产业规模达 5.86 万亿元,较 “十三五” 末增长 117%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斐然,截至 2025 年 6月底,5 基站总数达 455 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 2.26 亿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在技术创新层面,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步完善,国产操作系统崭露头角,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 11.9 亿台;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专利数量占全球 60% 。
(二)复杂多变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科技封锁不断加剧,我国数据产业在关键技术引进、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遭遇阻碍。国内而言,尽管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部分新基建领域如 5G、算力中心存在盲目投资隐患;在民生数字化领域,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尚存在短板;国家及地方数据局系统成立后,数字治理与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二、发展重点聚焦
(一)核心技术攻坚
集成电路领域:持续加大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环节的研发投入,突破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瓶颈,提升芯片自给率,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增强产业供应链的自主性与安全性。
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攻关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如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自然语言处理底层技术革新等,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工业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与产品。
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先进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技术,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为数据产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二)产业融合深化
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制造业为切入点,推动数据技术在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质量检测等环节的应用,打造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农业领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数据产业与服务业融合:在金融领域,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风险评估、个性化金融产品推荐;在文旅行业,基于游客数据打造定制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体验,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数据要素市场完善
数据产权明晰:加快落实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的 “三权分置”,制定详细的产权界定规则与实施细则,明确各主体在数据要素市场中的权利与义务,为数据交易、流通奠定基础。
数据交易规范:建立健全数据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完善数据交易流程、定价机制、合同标准,加强对数据交易的监管,严厉打击数据黑市交易,营造公平、公正、安全的数据交易环境。
数据共享开放:推进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打破部门、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三、发展路径探寻
01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强化政策引导:国家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数据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规模。
•完善法规保障:加快制定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责任、数据交易合规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为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02人才培养与引进
•教育体系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数据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数据人才、技术专家回国创业、就业,为数据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03区域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打造:支持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区域数据产业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建立跨区域的数据产业合作联盟,加强区域间在技术研发、人才交流、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全国数据产业均衡发展。
“十五五” 时期,我国数据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聚焦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数据要素市场完善等重点方向,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区域协同等有效路径,才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数据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我国数据产业在 “十五五” 时期绽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