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来源:原创  时间:2022-12-26  点击:841
在日本,生物医药企业商业化的形式多样化,公共研究机构可以凭借拥有的专利,组建新的企业实现成果的商业化,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将成果推向市场。

  一、日本政府不同阶段的产业政策

  日本制药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内对医药产品的巨大需求,以研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对市场进行管制,不断健全医药产业链,圆满完成了做大做强和国际化的两大战略,实现了深刻的产业变革。如图 6.2 所示,日本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第二,随着日本老龄人口的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也不短增加,2017 年日本医药市场规模达到 971 亿美元。日本根据自身的优势,对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技术研发的投入。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属于研发密集型产业,日本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不仅从财政上予以支持,在税收上制定相应的鼓励机制,对税收抵扣政策进行了完善,政策支持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日本的《医药法》中,对生物医药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工艺和产品,都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在生物药品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定期跟踪药品的信息,及时提供使用研究报告。还在临床试验、生产销售等环节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生物医药产品的有效性,也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医药法》的出台鼓励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研发投入的增加。

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图 6.2 日本医药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70 年代,日本政府推出全民医保政策,日本医药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始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受益于全民医保政策,日本药品市场大幅增长。政府制定了高昂的药品价格,并且医生从药品销售价格中赚取丰厚利润,使得这个时候的日本药品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此阶段,日本制药市场主要以国内为主,政府对医药市场制定了多项保护政策,限制国外大型医药公司的进入。且日本政府规定,国外的药物不允许单独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必须与日本企业进行合作。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是一道强制性的政策壁垒。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促进了日本国内制药企业的发展,通过国外跨国公司授权代理等方式,让日本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利润。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日本医药研发和技术方面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且很多药物依赖进口。因此,在 70 年代,日本医药研发和技术整体落后,药品市场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80 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减少医疗支出,严格控制药品的价格。对于新药第一年允许制定高价,随后必须每年以 5%的速率递减,此项规定的出台,极大地缩减了国内制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也为药品研发创造了发展的契机。在 80 年代初期,日本制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明显增加,平均比例高达 17%,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发达国家。80 年代,日本制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研发的升级,以仿创药为立足点,而缩短与跨国制药企业之间的差距。此外,利用并购的商业手段,收购欧美小型研发机构,初步实现了医药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日本制药公司在 70年代并没有在研发技术上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仿制药这样一种“研发门槛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的研发方式,适应当时日本的实际情况。因此,在 80 年代,日本开始加大研发的投入,与美国等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90 年代,日本政府开放医药市场。此项决策对本土制药企业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一方面,日本政府对制药企业的支出不断减少,对药品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份额受到严重的威胁,90 年代,跨国制药企业在日本国内市场中占据 30%—45%的份额。在此情况下,日本制药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国际市场,不断减少对本土市场的依赖,成为 90 年代日本制药企业发展的出路。因此,在 90年代,日本完全开放药品市场,在研发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进行海外拓展的过程中,由于人才、语言和经验方面的限制,授权欧美制药公司代理销售成为主要的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依然蚕食了日本制药企业的利润,所以它们对本土市场依赖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变。 21 世纪之后,日本制药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在此阶段面临新的问题:

  1、由于创新研发难以突破关键技术,新药数量大幅下降;

  2、国内市场增长较为缓慢;

  3、日本畅销药品专利期限即将到期,在未来难以寻求新的销售增长点;

  4、本土市场竞争不断增加。日本国内外面临严峻发展局面,政府出台内部整合和外部扩张的产业政策。从日本内部企业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之间的合并,实现强强联手,整合有利资源;对外不断进行扩展,占领新兴市场。


  二、重视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

  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兴盛与其注重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是分不开的,从 2006 年开始,政府科技预算中生物技术经费占比大幅度提升,主要应用生物医药基础建设以及人才培育。此外,在 2002 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共建立了 10 个创新基地,创新基地将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三者有机结合,在财团以及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大学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更好地进行研发创新,在企业主导下推动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日本推出的 “科学技术基础计划”能够有效促进公共研究成果的市场化,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在日本,生物医药企业商业化的形式多样化,公共研究机构可以凭借拥有的专利,组建新的企业实现成果的商业化,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将成果推向市场。


  三、生物医药企业合并抱团发展。

  在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下,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2000 年以来,日本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以 84%的速度进行增长。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对内很多企业选择了合并,仅在 2004 年,就有多达 8 个日本大型制药公司选择了合并抱团发展,对外加快了与外国公司合作进程的推进,在这一阶段的合作多变现为技术的引进。从 2005 年开始,日本企业走向全球,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进程,并相继成功的在欧美进行了多次企业和实验室的并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作者:张海龙)



上一篇: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