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科技部 教育部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国科函区〔2022〕323号),正式公布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名单。经高校联合地方政府申报、专家评审、省市上报,全国共有10所高校获批。
各有关地方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布局未来产业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政府(或国家高新区)和科技领军企业协同,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专业化能力,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后续复制推广积累经验,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
各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科技成果评价、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等改革试点,发挥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牵头主体作用。
各试点未来产业科技园要建立大学、地方政府(或国家高新区)、科技领军企业共商共建共有的机制,将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作为重要任务,把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作为科技园建设的核心,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与孵化的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突破一批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附件: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及培育名单
序号 | 名称 | 建设单位 | 推荐单位 |
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
1 | 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沙河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2 | 国防与信息安全未来产业科技园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
3 | 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市人民政府 |
4 | 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 | 同济大学、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 |
5 | 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 | 东南大学、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江苏省人民政府 |
6 | 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7 | 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 | 中山大学、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8 | 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9 | 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 |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10 | 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 |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高新区、哈尔滨电气集团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
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培育 |
1 | 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安徽省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