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关于做好 2026 年农业建设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农计财便函【2025】330 号)》要求,聚焦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植物保护方向核心任务,特制定本指南。
区域重大病虫害抗药性问题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加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是科学防控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指南明确在东北、西北、西南、长江流域、华南、黄淮海等重点区域,建设区域重大病虫害抗药性监测与治理中心,通过改扩建实验场所、配套专业仪器设备,构建完善的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支撑体系。指南进一步细化建设要求、核心内容、储备条件及中央投资规模,旨在引导具备基础和技术力量的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申报,全面提升我国病虫害抗药性监测预警、科学治理能力,为农业生产安全筑牢防线。具体如下:
1.建设要求。在东北、西北、西南、长江流域、华南、黄淮海等建设区域重大病虫害抗药性监测与治理中心,构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和抗药性监测治理水平。
2.建设内容。重点是改扩建抗药性监测实验场所、养虫(病菌、草、鼠)场圃和温室,配套更新抗药性基因检测、农药代谢产物分析、生物培养检测鉴定仪器等。
3.储备条件。区域重大病虫害抗药性监测与治理中心项目由省级及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植保植检机构组织具有抗药性监测基础、具有相应技术力量条件的科研机构承担。
4.中央投资规模。区域重大病虫害抗药性监测与治理中心总投资不超过1500万元,中央投资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总投资的70%、80%、90%、90%。部直属单位、中央科研单位有关项目全部为中央投资。
中机院可提供专业的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全流程服务。我们深度学习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能够协助地方政府与企业,从项目前期谋划、精准定位、方案编制,到完成高标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申报材料,全面提升项目竞争力与入库成功率,为争取资金支持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