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装配式建筑 > 相关报道

“装配式建筑”产业专题研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04-10  点击:1098
那么究竟什么是“装配式建筑”?除缩短工期外,装配式建筑相较传统建筑而言又有怎样的优点?日前,记者通过惠州市建筑行业协会,采访到了广东荣盛业杭萧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荣,深入了解到装配式建筑对推进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20世纪初,装配式建筑就引起世人关注。经过近百年的蜕变进化,技术终于成熟,并在世界各国推行开来。其中在我国,房地产建造工艺亟待变革、绿色环保备受关注等趋势下,装配式建筑从国家层面到产业层面,从行业层面到企业层面,正在引发越来越大的关注和扶持。
 
        那么究竟什么是“装配式建筑”?除缩短工期外,装配式建筑相较传统建筑而言又有怎样的优点?日前,记者通过惠州市建筑行业协会,采访到了广东荣盛业杭萧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荣,深入了解到装配式建筑对推进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深远意义。
 
时代所趋带动建筑产业绿色升级
 
        “我国作为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仍存在建筑工业化程度低、建造技术落后、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不足,可以说传统建筑业模式积累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郑建荣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业传统生产方式日渐失去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革新建筑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推动建筑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转型,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房地产业向高品质阶段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而已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具有高品质、低能耗,高效益、低污染等显著优点的装配式建筑渐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所认可。
 
        据了解,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也就是说,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大量的建筑部品,均可通过工厂的车间生产成批成套地加工完成。预制好的房屋构件再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可以了。
 
        据郑建荣介绍,相较传统的建筑工艺而言,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十分突出。如集中式的生产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更利于质量控制;工厂生产出来的建筑部件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减少了模板工程和人工工作量,加快了施工速度等。
 
        郑建荣还介绍,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材料选择更加灵活,各种节能环保材料如钢构的运用,使得装配式建筑更加符合绿色建筑的概念,“如果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而言,装配式钢结构住房则具有防噪音、抗震、空间布局灵活、得房率高等优点。”
 
异军突起30多个省市出台推广意见
 
        郑建荣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装配式建筑的诸多优点,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引起了从国家战略到行业层面的高度关注。
 
        2015年以来,以《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为典型代表开始,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规划密集出台。2017年,住建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宣告发展装配式建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
 
        目前,全国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累计30多个省市地区就装配式建筑发展给出了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意味着我国装配式建筑政策环境、规范标准、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项目落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其中,《广东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业已于2017年4月份出台。根据意见,珠三角城市群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推进地区,到2020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意见指出,实施装配式建造方式,且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其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部分的建筑面积可按一定比例(不超过3%)不计入地块的容积率核算,具体由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确定。
 
悄然入惠一场绿色革命即将到来
 
        随着省级实施意见的出台,省内各市加快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步伐。有内部人士透露,我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正在审议中。而随着国家战略的部署,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洞察到这一机遇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企业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中。广东荣盛业杭萧钢构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悉,已有多年建筑领域从业经验的荣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发现了传统建筑行业发展的困境与不足。
 
        在反复调研后,郑建荣将最终的目光锁定在了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据悉,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在多年的发展中,专注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由其研发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多(超)高层钢结构系统等相应技术已申请专利,彰显了该企业在建筑技术层面的行业领先地位。
 
        2017年11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一个将引发惠州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巨变的会议在杭州隆重举办。在这个会议上,惠州市荣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自此之后,双方将以杭萧钢构在钢结构住宅体系上的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技术、品牌、管理为支撑,在惠州共同建设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基地。
 
        “目前产业基地已在筹建中,已有几家开发企业有意向采用钢构式装配式建筑。等到正式投产,将为惠州市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产业化、绿色环保、抗震性强’的装配式住宅。”郑建荣透露。
 
荣盛业杭萧钢构专注装配式建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广东荣盛业杭萧钢构有限公司刚成立不久,但其母公司的惠州市荣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却已有相当年限的从业沉淀。
 
        据郑建荣表示,在惠州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遵循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定位的真实体现。未来,广东荣盛业杭萧钢构有限公司将牢记使命,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建设绿色化现代生态名城不遗余力。
 
14年专注成就“不二选择”
 
        随着与惠州市荣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协议的签署,越来越多人的人开始关注这家位于南粤一隅的企业。
 
        “这家企业究竟有何魅力,能成为杭萧钢构在惠州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借着采访的契机,记者也对这一个问题做了深入探究。
 
        据悉,成立于2013年7月的惠州市荣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前身为世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惠州房地产行业发展有所了解的人,对这家公司都不会陌生。它成立于2004年,参与了开发建设惠州市东江学府、嘉逸园、嘉泽园等知名楼盘,并参与了惠南学校、惠州一中高中部等政府BT项目,具有丰富的开发及建设经验。
 
        在多年的发展中,公司锻就了一批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专业人才,同时拥有一批技术过硬,信誉至上的施工建设技术人才,共有员工约200余人,可独立承揽大中型住宅小区级公共设施的开发建设任务。
 
        而具备丰富的开发、建筑经验,具备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的运营实力,具备完整的、规范的企业管理体系,具备行业内较高的口碑和信誉度,正是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合作伙伴的重要标准。
 
        据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杭萧钢构就以技术领先、管理模式创新、卓越品牌等优势资源,率先在行业内开创了以资源实施许可方式的商业合作模式,选择区域有实力的房地产、建筑、钢结构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将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钢结构建筑推向全社会,促进房地产企业、建筑业转型升级,从而引领未来工程建设模式及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未来,杭萧钢构将与广东荣盛业将展开战略和市场两方面的合作,希望通过合作双方的强强合作,传播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让更多人住上抗震、安全、绿色的钢结构住宅。”该负责人表示。
 
3亿投入200亩基地勾勒成型
 
        虽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肯定,也顺利拿到了区域合作协议,但郑建荣的心情并没有半点放松: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合作协议签署后,我们就开始到处寻找基地的产地。要满足基地的规模需要,地块至少要200亩。中心区的位置就不用想了,一是没有那么大的体量,另外也成本太高。但太过偏远的片区,后期的运输成本又会增加。”郑建荣表示,现在公司也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争取基地早日落成投产。
 
        据介绍,这个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基地的建设总投资近3亿元。后期基地将依托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在钢结构住宅体系相关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技术、品牌、管理优势,加快推进惠州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郑建荣告诉记者,按照他的布局,基地选址成功后,将会迅速建设,“计划明年能正式投产,立足惠州,向深圳、广州辐射。”
 
        对于装配式住宅的市场空间,郑建荣表示,按照占比二线城市住宅面积的30%计算,预计2020年中国装配式住宅面积将达到1.1亿平方米,这对于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拥有显著技术优势的荣盛业杭萧钢构而言,意味着极大的发展新机遇。
 
        但一个理性的掌舵者,不仅要有对前景的乐观,更要有对现实的客观。郑建荣表示,目前困扰开发企业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原因就是相较传统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
 
        “我们认为随着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以及装配式建筑建设规模扩大带来的构件制造成本的下降,未来两者差距将不断缩小。”他继而认为,“此外,装配式建筑因为工期较短,实际上减少了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综合考量的话,更具发展空间。”
上一篇:乌鲁木齐力争落实装配式建筑150万平方米
下一篇:到2025年,青岛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